熱門:

2023年4月2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華府限美商東來 科指勢雪上加霜

有時真是不知走勢決定結果,還是消息主導市況,技術走勢本已轉弱的科指,周五(21日)傳來白宮快將公布限制美商界在華投資高科技行業,科網股和近期熱炒的數碼經濟硬科技股通通插水,科指周五急挫3.1%,拖累恒指跌321點,收報20075點。

科指跌穿保歷加通道底部【圖1】,下周走勢十分關鍵,若通脹續放緩,則跌勢開始形成,科指只能進一步尋底。美國下周多隻大型科技股如亞馬遜、fb母企Meta Platforms、谷歌母企Alphabet公布季績,對納指100後市有啟示,亦會影響科指走向。至於恒指【圖2】,走勢暫時較科指為佳,後市很視乎滙控(00005)【圖3】、長和(00001)、中資電訊和金融股及賭業股能否撐得住。

 

中國科企早擺脫依賴外資

外電周四晚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未來幾周將會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限制美國企業、創投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於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及量子計算等領域,一些合資和技術轉讓也會受限。華府將於下月在日本舉行七大工業國集團會議上尋求其他國家支持,至於相關限制會否擴大至G7,暫時則未見。

美財長耶倫表示,美國作出限制並非想取得經濟優惠,而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也無意阻礙中國經濟及科技上的現代化。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嚴詞批評,不滿把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強推脫鈎斷鏈,甚至不惜損友自肥,對盟國進行經濟脅迫。

本世紀初,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及其他今日的中資大科企仍處於初創期,美國及其他國際資本確是起了很大作用,但他們也獲取了非常豐厚的回報,現時南非Naspers、日本軟銀和其他早期投資者均賺到盤滿缽滿,今日他們的難題只是如何脫身套現。

內地不缺錢 美資投入縮減

今時今日的中國並不缺錢,本土的創投和私募基金,加上各大科企巨人均在物色投資項目,白宮的設限影響不大。而且,經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後,疊加去年初發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海更被視為下一個戰場,美資早已減少內地的投資。彭博引述摩根士丹利的統計指出,2018年至2021年,美資佔中國的外方直接投資僅3%,屬高科技的更只有0.5%。

美科企在商言商,中國是大客戶,需要知悉客戶的需要才能提供合適的產品,這是從商之道,白宮的政治操弄,應該改變不了美商家追逐利潤的初心。在中美這場博弈中,內地唯一可以做的是加速高科技業發展,提升本土化的比重,所以內地高新科企仍是值得長線投資的對象,本港市場在這方較少,焦點多在重磅科網企業,硬科技股則在A股市場較多,不妨多作研究。

外圍方面,美國1個月國債孳息率連日急挫至3.286厘,3個月孳息則攀至5.146厘,相差1.86厘,創下歷史新高,原因是政府債務上限的「死期」似有前移的跡象,短期資金泊入1個月債券避險,令債價上揚,債息大跌,較兩至三個月期的債券則有機會遇上債務上限的困擾,投資者要求較高的債息。

美債務上限危機或提早引爆

高盛本月發表報告指出,該行原先預計美財政部的手頭現金可撐到7月底,但截至4月14日止稅收較預期為少,情況若持續,則財政部可能在6月初便乾塘,萬一債務上限未能及時獲國會提高,政府或要減少一些較次要的支出,留下資金償還到期的債務,最壞情況是政府停擺。

暫時股市並未關注此不明朗因素,當4月底稅收數據公布後,債務上限的問題可能重新成為焦點,不可不防。現時共和民主兩黨固然不易有共識,就算是共和黨內部,分歧也十分大,今屆共和黨雖然取得了眾議院輕微多數議席,但年初在選舉議長時,經11輪選舉才選出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可見黨內內鬥頗嚴重,今次的債務上限危機,恐怕比過往更加難測,暫時股市的取態都是煮到來先算。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