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
踏入4月,股市氣氛變得沉悶,各大指數高位徘徊,沒有明顯方向,板塊和個股同樣迷失,幾乎所有資產表現都未有好轉。作為投資者,現時可能一動不如一靜,暫時減少交易。筆者對於資產市場前景,是長期看好,因為有種種原因都支持利率見頂,在之前文章已寫過,就算減息未有期,但潛在利淡因素已經釋放,減息變成Bonus,日後有金融危機發生,都留多一粒子彈備用。
大市有波幅無升幅,可以集中在個股,筆者現時簡單地歸納三類,即人工智能發展是有利、有弊或者無影響。利好的股票之前已經講過很多,包括英偉達、微軟或者正在開發的平台,當然能夠直接受惠。
利淡的是傳統行業,尤其是專業界別,以醫生為例,如果簡單的診斷,人工智能可以得出結論,互聯網醫療平台將可以發展起來。自從智能手錶興起,收集愈來愈多個人健康數據,要做到實時監察健康,比10年前輕易得多,如果有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能夠綜合監察所有健康數據,當不尋常症狀出現便警示用戶,那麼,一般家庭醫生的生意會減少,到時病人會直接因應情況尋求專科醫生的意見。可能3至5年之後,就會出現筆者上述的推論,所以如果有公司在這個領域跑出,可以大幅受惠。
從加藤鷹悟人工智能
某些應用則是遲點才能取代人手,繪圖界自從Midjourney的出現後有大規模裁員的情況,這點對很多行業是震撼性的影響,不過可能是特例,因為繪圖手工技術的要求高,需要多年的訓練才能熟悉技巧及使用軟件,圖片的核心內容,卻可以用文字表達,所以當創作者清楚自己的要求,生產圖片的工序便大大減少,人力需求自然大幅下降。
然而,適合文字創作,至少要生成文章內容,仍需要輸入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怎樣挑選?相信依然要靠人力,究竟把網上的資訊綜合起來,生成一篇文章,是否能贏到流量?這點筆者存在疑問,由於生成內容需要尋找主旨,而吸引讀者的題材每分每刻都在改變,人手寫都未必追得切,而且還要寫code,應該比較難做到。所以作為人類,只能時刻裝備自己,盡量緊貼市場脈搏,提供一些跟互聯網有分別的資訊,日後才有生存空間。
筆者相信,在藝術創作的界別並沒有固定的方程式,畢竟市場口味不停轉變,難用general rules整合,故對具創作水平的文字內容,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只是抄新聞,或是直接抄數據,例如報告移動平均線、RSI等等,很容易被取代。還有最後一點,筆者的老師加藤鷹先生講過「技巧絕對無法戰勝愛情,因為有愛,才會衍生技巧」,人工智能着重於提升技巧,惟人類有情感,會投射到作品身上,所以世事並非單單技巧好就變得所向無敵。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洛鉬銅產大增支持業績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