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8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中資股估值重塑 中移動最佳範例

港股周一低開高收,滙控(00005)跟隨美國大型銀行股抽升逾2%推高指數;同一時間,中移動(00941)持續破頂,中石油(00857)炒上逾4%,這些大型國企股成了市場寵兒。電訊與能源股一向屬於防守性股份,股價穩定,然而過去幾個月以來中移動已漲超過40%,表現勝過不少增長股,背後原因涉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與國企改革。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於去年11月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此後幾乎大部分內地券商在評論中國股市前景時,都會引用此一新名詞。巧合的是,中移動(600941.SH)A股近月急勁的升浪【圖1】,正是始於去年11月,股價由約66元(人民幣.下同)攀至昨日收市的102.81元,漲幅達55%。

增派息受捧 市值曾超茅台

中移動A股昨漲約4.5%,總市值達到2.19萬億元,一度超越貴州茅台(600519.SH)成為A股總市值最大的公司,其後被茅台重新超越,因這家酒企市值回升至2.2萬億元。

本港上市的中移動升勢沒那麼誇張,但去年11月以來累積漲幅都有45%。中移動稱得上是近半年資金追逐的對象,這都反映在外資券商的證券報告上。中移動3月23日公布業績,不過早於3月12日已發公告稱,為了更好地回饋股東、共享發展成果,預計2022年全年派息比率將比2021年進一步提升,2023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提升至當年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的70%以上。

這一公告令中外券商紛紛為其發表證券報告,中金翌日出報告,指當前中移動港股股息率處於過往10年的最高水平。長期來看,5G資本開支放緩帶來的折舊壓力下降,可進一步支撐其穩健的業績增長,疊加高股息率可為投資者提供良好投資回報,當前估值水平仍有較強吸引力,評級「跑贏行業」,目標價75港元。

自今年初以來,陸續有中外券商為中移動、中電信(00728)及聯通(00762)發表報告,調升它們的投資評級及目標價,即使股價升到如此高位,依然不乏捧場客。瑞銀最新報告預料,中移動、中電信及聯通今年首季服務收入分別錄得8%、7.8%及6%的增長,並估計受惠於工業數字化收入增長較高,重申中移動是中資電訊股首選,因為其股息率8厘具吸引力,給予目標價85港元。

參考內地券商對A股的評價,從今年起便不斷提到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大意就是中國股票估值被長期低估,中資公司具有優良的派息及盈利紀錄,同時外資機構的估值方式存在偏差,缺乏對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和思考,中國股票應該享有更高的估值方式及目標價等。

券商配合唱好事半功倍

內地官方媒體也不時談到這一新名詞,例如今年2月《證券日報》文章談及如何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時,引述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需要體現中國市場體制機制、產業結構等,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企業練好「內功」的同時,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定價作用至關重要。簡單來說,企業業績要夠好,亦要券商等專業機構大力發功,暗示券商等機構以往定價過於保守。

文章又提到,A股估值體系,各板塊間的估值並不均衡,尤其是上市內銀及央企的估值長期偏低。按文章刊登當日計,中證銀行指數市賬率為0.53倍,遠低於A股平均水平;從央企估值來看,國新央企綜指市盈率15倍,亦低於平均水平。

內銀股2月以來股價亦普遍向上,惟遠不及電訊及能源股。同樣是巨無霸市值國企,中石油(601857.SH)昨飆6%,短短個半月,股價由約5.28元漲至7.34元【圖2】,升幅有四成之巨。中海油(00883)昨股價亦破頂抽上,油組聯手減產固然有幫助,券商月來不停唱好也幫助不少。即使業績差強人意的中石化(600028.SH)【圖3】,3月以來股價漲幅都拍得住中石油,可見這是全行業的價值重估。

 

有了以上電訊股及能源股的價值重估往績,中國股票隨即有了「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成功故事,券商在解釋這個新名詞的時候便有了更具說服力的例子。另一睇好中資股的理由是國企改革,這一理據內容卻未見實質談到。資料顯示,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去年落實國企改革3年行動收官之年,據稱促進改革效能不斷釋放,國企改革3年行動目標的70%預定任務已經順利完成。

改革內容包括完成集團層面及重要子企業清單制定,加強外部董事履職支撐服務,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召集人制度,建立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中央企業及98.2%的子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超過70%的集團公司制定董事會授權制度,89.9%的符合條件的二、三級子企業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等。

能源醫藥股有上升潛力

以上改革成果對於提升企業管治應有一定作用,但是要長期提升國企及央企估值,還得要靠其他因素支持。外資券商以往曾經提到一點,國企要顧及社會責任,不能隨便裁員及減少冗員,對於股東利益來說是處於對立面。這是國企本身的先天缺點,要投資國企,就要預了有這個問題,這也是國企估值長期受壓抑的理由之一。

中移動引領國企提高派息,可以說是提升企業估值的最佳示範動作。然而,暫時來說也就只有電訊、能源及充其量醫藥股較有條件增加派息,要整體A股全面重估,看來還需更多條件配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