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通脹低迷經濟弱 憧憬阿爺穩增長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3月份中國通脹數據差過預期,顯示中央雖於去年底放鬆防疫措施並重啟經濟,惟仍未達到普遍期望,消費及生產物價俱低於預估。物價是最直接反映經濟動力的指標之一,價格無力抬升,經濟動力有限,市場又再寄望人民銀行出招穩經濟,內房股普遍炒起。

刺激招數不離力谷基建

中國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上升0.7%,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1%,生產物價指數跌2.5%【圖1】,比2月進一步轉差,亦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升幅由0.6%微增至0.7%。經濟學家相信內地經濟復甦步伐尚未足以驅動價格提升,意味當局尚有空間藉貨幣及財政政策提振經濟。

在全球主要國家處於高通脹時期的當下,以上通脹數據的確偏低,最新CPI連中國政府全年目標3%的零頭都不到,這反映了以內需為主要骨幹的經濟動能遠遠不足。居民對收入及工作前景的預期仍低於疫情前水平,而出口正在下跌。

數據顯然打擊內地股市氣氛,在昨日亞洲股市升0.8%的背景下,A股先漲後回,連帶港股逾400點升幅亦一度化為烏有。今次股市不再炒貨幣政策轉寬鬆,或者只是尚未炒到。

人行上月已作出行動,宣布自3月27日起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這是去年12月以來再次降準,幅度與對上一次相同。至於更多刺激措施,主要來自基建投資,地方政府計劃進一步加大基建開支。

有投行估計,人行最快第二季減息約0.1厘,雖然僅具象徵意義,卻可提振市場信心。國家統計局將發布首季經濟統計數字,中央政治局亦即將舉行經濟會議,政府若要出手,最快下周便有行動。

內地政府要擴大基礎建設開支,其實官媒早已廣泛討論和報道,部分地方政府更加率先披露預算。根據彭博綜合政府公布及官媒報道,大約三分二的地方政府已公布主要大型基建項目,例如交通、能源及工業園區,計算出今年總計將增加12.2萬億元人民幣預算開支,比去年上升17%。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字,內地建築業活動在3月份錄得自2012年以來最大按月增長【圖2】,這反映上述基建開支預算或已經落實。暫時這些基建投資仍未傳導至居民收入、消費及生產物價層面,往後數據應會陸續反映。

中港股市昨天先升後回,內房股則全線起動,多隻內房以及物管股升幅達一成以上,除了炒減息降準之外,還有憧憬內地樓市回暖,亦有內地基金界業者高呼內房股出現難得的投資機會,推動資金湧入相關股份。

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15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累計按年增長66%,3月按年上升98%,按月增49%。熱點城市如上海單月銷售面積已達到2021年8月以來的新高,深圳達到2021年5月以來的新高,北京更處於近6年高位。

半夏唱好內地樓「十年一遇」

隨着房地產市場回暖,內地宏觀策略對沖基金半夏投資創辦人李蓓日前表示,當前房地產存在「十年一遇級別」的投資機會,現在的地產股,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行業經歷了供給側的出清和收縮,需求端剛剛開始觸底回升。相較於當初的煤炭,今輪地產的需求下滑更多,但供給側出清同樣更加劇烈。

李蓓在投資月報中表示,雖然其持有的地產股今年以來表現非常落後,可是這並非風險而是機會,後續大漲只是時間問題。在這樣的廣義庫存下滑速度面前,只要銷售低位企穩,房價的企穩上漲很快就會到來。從3年左右的中長期角度來看,本輪供給側出清中,沒有爆雷的房企,後續市場份額必大幅擴張,即便全行業規模較頂峰時下滑30%左右。

這些企業的銷售規模大多會創新高,加之房價進入溫和上漲通道後利潤率改善,企業市值也有望創出新高。那就意味着一批公司相對當前的股價,存在3倍至10倍的上漲空間。

李蓓又指出,幾乎可確認這是十年一遇的投資機會,但是考慮到當前股價對基本面的反應太弱,市場情緒暫時不認可,其基金也不想立刻頂着市場情緒逆勢揸重倉。在總體持倉比例中,暫時維持逾10%的地產股壓倉,耐心等待基本面矛盾持續積累,市場情緒改善,上升趨勢確認時再加碼。

該月報提到,前百大地產商3月份銷售額按年增速已高達20%以上,自2月底開始,觀察到銷售的持續改善,因此增加了地產股的持倉,持倉中的幾家國企地產公司,今年1月至3月銷售按年增速平均超過30%,股份市賬率則僅0.2倍至0.5倍。

半夏投資是內地最佳宏觀對沖基金之一,參考往績,李蓓於去年4月表示,基金的股票持倉已削減至零,以防經濟形勢惡化及股市進一步下跌。此外,她去年也曾疾呼中國市場已經見底,並於今年2月大幅削減中國股票持倉。

半夏投資的動向似乎值得參考,只是其言論與行動轉向太快,跟炒轉身要快,今年2月的大減持行動,準確無誤,跟風者卻只能在事後才知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