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6日

龐寶林 基金人語

分拆上市乃加速修復估值之法

俗話說︰「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早前阿里巴巴(09988)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張勇在3月28日向全體員工發信,宣布集團創辦24年來最重要變革──將構建「1+6+N」組織架構,即阿里巴巴集團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企業,各業務集團均成立董事會及首席執行官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則成為控股公司,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子公司均可獨立融資和可能安排上市。市場似乎對此消息反應良好,確為好開端。

若各位不善忘的話,通用電氣(GE)曾是本世紀市值最高的企業,筆者這一代皆以畢業後能進入GE工作為榮,記得當時領導人韋爾奇(Jack Welch)出版不少書籍,我們紛紛爭相閱讀,包括On Leadership、Winning: The Ultimate Business How-To Book、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The Man Who Broke Capitalism及The Real-Life MBA等。他過去為GE推行許多改革,曾協助集團成為美國上市公司龍頭。筆者八十年代亦在本港英資巨企怡和集團工作,旗下融資分公司便曾與GE Financial合作。

釋放業務價值 融資「快靚正」

除了阿里巴巴外,近期分拆旗下業務上市鮮明例子包括︰

1. 2022年12月通用電氣分拆美國通用醫療(GEHC)上市,股價至今上揚36.55%,同期通用電氣則升57.60%;

2. 2022年12月海底撈(06862)旗下國際業務分拆的特海國際(09658),從上市至今累漲86.92%,母企海底撈同期表現卻為下跌7.14%。

1980年代怡和集團亦曾分拆旗下幾個主要業務上市,盡快吸納市場資金加快企業復甦,後來長和集團步其後塵,皆因分拆優點眾多︰

1. 釋放各項業務內在價值;

2. 業務及架構更清晰、更集中、更獨立、更受投資者歡迎;

3. 讓管理層及員工感到猶如第二次創業般,有助提振士氣及提升競爭力;

4. 分拆上市順應政府反壟斷等相關措施,有助降低監管風險;

5. 分拆旗下企業直接上市融資「快靚正」。

是否事有湊巧,抑或精心策劃?港交所早前宣布本年3月31日「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18C章)」正式生效,企業可提出上市申請,並放寬上市市值門檻、研發開支比例、第三方投資要求和投資者類型等規定。

此舉類似早前為生化科技企業上市所設的18A章,近年來不少巨型生化科技企業已成功透過18A章上市;其中18C章包括未商業化(市值需要100億港元)或處於早期商業化(市值需要60億港元)新一代訊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這五大前沿行業企業所特設的上市制度,阿里巴巴便可透過18C章分拆旗下業務上市。

企業能夠成功分拆旗下業務,有利反映其價值,尤其是目前估值被低估,即企業集團總值遠低於各大業務集團價值之總和,加上中國經濟逐漸復甦等重要催化劑,盈利回升有助帶動估值拾級而上。

功能化及地區化管理相交替

現時眾多跨國企業集團面對如何採用功能化(Functionalize)管理及地區化(Regionalize)管理,兩者各具優點:

1. 功能化管理以每項業務為主,有助更專業化管理全球業務及增強企業競爭力,現時投資者希望充分掌握企業業務狀況,可以更透明及更直接地把握買賣時機和風險管理等;

2. 地區化管理則以地區為主,可以同時管理多項業務,既比較了解當地政經情況、又可因多項業務而分散風險,互相補足,企業發展及派息較穩定,但投資者希望企業提高透明度乃大勢所趨。

集團式管理比較難以掌握,當然企業可同時採取兩種經營模式(混合式)管理,但筆者相信這兩種管理模式或因應不同時代及環境而不斷互相交替,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義雷同;但近期滙控(00005)反其道而行及不欲分拆,平安保險(02318)等股東們各具理據,且看結果如何。

良好開始有助成功,故各大型科技集團均尋找最有機會分拆的業務、上市時機及有利的宏觀和微觀環境等,當然取得亮麗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上市亮點。

中央呵護民企 利好科技股

市場盛傳阿里巴巴優先分拆菜鳥在港上市,阿里雲亦因錄得盈利而潛力較大,也可能優先分拆。目前阿里巴巴旗下六大行業只有中國商業和雲業務錄得盈利,本地生活及材料和國際商業等仍處於虧損狀態,但阿里雲率先分拆上市可能性或較次,因其增長只有8.1%;菜鳥業務增長則最快,按年升幅達27%,為六大業務中表現最佳,雖然未曾錄得盈利,想像空間卻更大,而且特專科技制度上市容許公司未有盈利,目前菜鳥估值逾200億美元。

京東(09618)或更迅速地分拆旗下京東產發及京東工業兩家公司在港上市,分別集資10億美元,京東在上市後仍然持有這兩家公司50%以上股權。

畢竟大部分科技股均為民營企業,許多人覺得中國現時處於國進民退,但因中國GDP逾半源自於民營企業,尤其是外貿逾70%至80%為民營企業所創造,難怪中央已提出同等看待民營企業與國企,據悉不少省份更制定特別政策協助民營企業發展,如海南省等,故相信分拆上市應獲得中央開綠燈,加上現時人工智能(AI)熱潮繼續發酵,利好科技股。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4月4日一周上升3.02%,年初至今表現為0.45%,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811.45%,平均年化回報為8.83%。

祝各位復活節愉快!事事順心!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阿里巴巴、滙控及京東,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網址︰www.pegasus.com.hk

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