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6日

陸文 金融峰景

資金短線逐利 中字股成新寵

清明及復活節假期影響港股第二季開局表現,筆者維持2023年投資市場多變的預測,恒指短期料在20000點水平穿梭。投資配置上如履薄冰,資金流主導中短期市況,由於中美兩國近年博弈不休,外資承受更大的政治風險,故減少中港股市的中長線投放。

北水參與度增 漸主導港股

不過,北水積極參與以內地企業為主的港股,已連續20個交易日淨流入,直接左右個股以至整個板塊的表現,不排除北水佔比加重會成為新常態,逐步改變過往港股由美股主導的局面,畢竟中港與歐美正處不同的政經周期,投資者買賣港股要因時制宜,亦要了解參與港股的資金,現時看中長線的態度減少,令大市起伏更頻密。

今年頭3個多月大市炒疫後復常,內地把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5%左右,較全球主要市場更進取;反觀歐美受銀行風暴衝擊,同時高通脹及經濟放緩夾擊,某程度形成滯脹格局,資金入市風險增加,相對地內地維穩有度,寄望中資股維持全年跑贏外圍。

近年中美關係惡化,金融、科技及貿易競爭趨激烈,加上美國政府不斷收緊美資來華投資限制,帶來中線政策風險。過往外資作為基石投資者積極買入中資股,近年卻開始減持獲利,令相關股份受壓。

「股神」畢非德旗下巴郡拋售比亞迪(01211),南非大股東Naspers相繼減持騰訊(00700)以至美團(03690),日本軟銀也逐步沽出阿里巴巴(09988)及商湯(00020)等。其他中長線基金亦有出售中資股,特別是去年科網股成主要沽貨對象。及至去年底,有部分外資趁低吸納中資股博反彈,短線炒作圖利。而北水南下掃貨亦以中短線為主,港股在長線投資者減退下,未來個股起伏較頻密,參與港股的投資者應靈活走位,作短線買賣。

過去10年,筆者已訂出一套投資策略,以每季作為投資時段,選取期內看好的板塊及個股,並訂下收割目標,同時作季度投資展望,只是近年世界多變,最終會否以每月作為不斷修訂檢討時段仍未有決定,但這種過分貼市的短線買賣未必容易掌握,投資者宜按本身性格及能力作相應操作。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底,港股炒疫後復甦展升浪,恒指累積8000點升幅,內循環的消費、旅遊、體育、手遊及餐飲等造好,之後再有放寬科企監管及憧憬息口見頂,到近日則期待內地加速基建投資,中字板塊成北水新寵兒。過去幾個月,無論是炒AI聊天機械人抑或通關,均見資金輪動。資金依然樂於換馬炒作,對好淡因素皆有反應,若市場對好壞消息無動於衷,便是淡靜市浮現。近日港股受假期影響,交投縮減,尚不算是無投資意欲的日子。

晶片電訊股獲青睞

近期北水南下持續,新近追捧中字概念股,一方面是中外政經周期差異大,過去一段時間外圍量寬形成通脹,目前處收水期,反之內地近兩三年在疫情期間無大水漫灌,兩會後中央傾向維穩,放寬監管提升經濟與民生動力,抵消外圍不利因素拖累,適時定向扶助受壓的產業。

最新則是加速落實各地的基建專項投放及融資,令一批基建股如中國中鐵(00390)、中國鐵建(01186)及中國交通建設(01800)皆受捧,留意近年中國加強與中東商貿關係,為基建企業帶來巨額訂單及投資項目,令這批相對落後的股份熱炒。

較保守投資者青睞中國移動(00941)、中國電信(00728)及聯通(00762),因它們業務穩定,收息有保障,部分業務已進軍數碼經濟及大數據,具有增長空間。面對海外科技圍堵,但在政府大力扶持晶片等產業自主研發下,中芯(00981)及一批軟件股向好。另外,國際油價反彈,「三桶油」中石油(00857)、中海油(00883)及中石化(00386)於高位爭持。且看中字概念熱潮能持續多久,或許累積一定升幅後,投資者可換馬至早前表現強勢但經回調鞏固的股份,博跑贏大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