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日

Anson Sir 型格理財

為興趣工作 方向更明確

恒指3月最後一周升得不差,趨勢上與道指相似,道指較大阻力區在34500點左右,以支持位31500計,有3000點潛在波幅,恒指就粗略以23000為大阻力,有4000點波幅可炒,對大市觀點與上兩周沒有太大分別,都是短炒有機長線未明。

兩邊市仍是說升又得、看淡亦得,但最近一個「明燈」朋友相當看淡,他這種超理性外行人過去兩年也相當準確講錯升跌,前星期他「金口一出」恒指就急彈1500點(我又忘記了基於他的偉論去加碼),或許大市有運行。筆者過去20年見過太多類似的「燈神」,再綜合一次他們的特性以供大家借鑑。首先,是他們的知識量比一般人高,普遍是某一行業內的高層;其次,是他們並沒有實際落場經驗但經常留意市場;第三,他們表面超理性但有時其行為有點令人摸不着頭腦。

這些共通點加上充足的自信令他們幾乎可以每次「成功」點錯方向,其中有兩三位不知是否心知個人特性而從不落場,但有些則經常摸頂。近幾年學過機器學習的知識,就發現這類人可能是犯了overfitting的毛病,以市井話來說,就是學某個範圍的資料學到過了火,當遇到新數據或事情便分析得大錯特錯。有趣的是,解決overfitting的其中一個方法,竟是在學習過程中加入一種叫dropout的方法,簡單來講是隨機地把其中一些學習過程除去,神奇地效果相當好,有時可以把實測準確度由六成提升到八成(但不是次次得)。

落場炒過才叫識

另一種解決overfitting的方法就是學更多性質不同的數據,令眼界擴闊一點,這個效果也是比較好。這裏想帶出的是,我們有時在做人或學習上不可一時間鑽得太深,否則很易失去彈性及適應性的知識,又或是生活上對人對事鑽牛角尖,以及產生出虛偽的自信,只要世界一變,就無所適從。筆者經驗是,最好凡事鑽到六至八成深,同時間學兩到三種領域,如果你聯想力夠豐富及好彩,可能本來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透過另一領域知識的「crossover」去應付。

鑽研「六至八成深」則只是一個感覺上的水平,大約以博士級知識作為十成,並選取一半理論、一半實戰的知識作學習上的分布,留意你也可以學一些博士級的知識,但視乎情況不要太多,並且是為解決事情而學,絕不要為學而學。最後再以一些實戰課題作為考驗自己是否真認識該學問,以投資來說,就是落場炒過才叫識,電腦來說就是起到個用得的程式才叫明。在準備第二人生的過程中,這個方向相當重要,你可能發覺透過學習新領域,會找到自己從未想過的可能性,而且會比一些只專注一個領域的人可能要來得強。

至於新學習的方向,最好是從心而發選擇有興趣的,有些人需要幾年才能找到,部分人可能現在已經知自己要什麼但沒有認真抽時間去學,當你找到並花上數年建立新知識及技能,就可以在第二人生投入自己感興趣的日常之中。

以興趣賺錢有多重好處,一來你若是為了興趣而做事,該「工作」已經變成娛樂,「工作」目標就會明確得多,相對少去投訴同事或其他人,而會集中精神去做你想做的事。這一點對於為了錢而工作多年的人比較難明白,因為我們被社會及不良教育制度教成一個機械人(但可能還要差過上兩代GPT),二來時間分配上我們為了買樓及提早退休而搏命搵錢,根本沒有時間進修。筆者這幾年犧牲了高薪厚職而轉型,時不時也懷疑自己有沒有做錯,改變真的是需要相當的勇氣及堅持。

有了興趣及賺錢能力,無論人工智能取代多少工作,又或將來賺多賺少,只要你還在實體世界工作,很多時也能夠維持到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那就可以大幅減低我們的理財目標金額,最少不用花20年去準備40年的開支(假設50歲退休)。若你能開心賺錢到75歲,就可能只需要準備75歲打後的醫療費及生活費。筆者20年前初入行幫客戶規劃理財時,也會因應對方要求定一些50歲退休的白癡計劃,大約2009年開始才提議這種第二人生的想法,看對方會否在未來改變思維,減低每年所需回報。

經濟高增長難復返

可惜,筆者在2010年後慢慢轉到主力管理投資而非個人理財,否則可以有更多相關成果或數字提供,但至今仍相信這是更有機更環保的理財方向,太多人為了錢搏命工作而積勞成疾,沒有身病也可能有心病。

雖然說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很多人力資源問題及提升生產力,但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相當好,很難出現2003至2007年新興市場大起飛的時代。現在世界太複雜,人的價值觀也與以前很大分別,筆者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走,所以多重準備理應是好事。我們的新時代潛在很多金融政策累積的財政問題,以及工業形態轉變,若不是走在最前的投資投機者,未來的每年投資回報或許會慢慢減少,整體經濟未必如以前一樣提升,單是恒指,在點數上至今也低過2007年就知道了。分散布局在投資賺錢及興趣賺錢上兩大方向上,相信會更有機地規劃你的人生。

打造第二人生永不遲.之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