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4日

陸文 談股論策

霧鎖港股 適度減倉

近日霧鎖維港,但亦有陽光普照之時,這種乍暖還寒的天氣,正好反映港股在2月份表現飄忽,整體以消化早前累積升幅為主。近期相對利淡因素持續發酵,壓下早前連升6周的上升氣勢,只能追逐個別板塊炒上落,靜待這段調整鞏固期告一段落。曾經提出恒指22800點的目標上月下旬已逼近,之後回吐,宜適度減低入市資金,早前反彈黃金比率0.5後,牛市初現,未來回調至較值博位置,即約在20000點上落波幅500點,可分段吸納,短線表現受負面因素衝擊,現水平不建議急進,抱着「跌不慌、升不驕」的平常心應對。

「氣球」事件添爭拗

好淡變數持續為港股帶來炒上落藉口,目前看似由不確定性的不利因素主導,中美政經關係受「氣球風波」拖累,加上自去年第四季美方落實連串針對內地半導體產業的打壓,部分負面影響逐步浮現,特別是氣球爭拗未止,美國國會兩黨正對白宮施壓加強對華圍堵力度。

最近美國正研究針對性限制美資在華投資科技業,而總統拜登在國情咨文中強調中美關係競爭為主,減少衝突,但美國涉及商務霸凌行徑,正促使中國外交轉為較溫和及務實態度,部分政策已為出口放緩做準備,轉以內部消費穩經濟為主,目前中央為稍後的兩會作政經策略定調,中美關係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延後訪華而變得緊張,期待中國經濟朝向復元的資金流減退。

事實上,中俄高層傳出會面及俄烏戰事均令國際形勢變得複雜多變,在全球地緣政局持續緊張升級下,將左右未來經濟發展。各國增加軍備投資,全球化經貿關係受阻,加大通脹上升壓力,令息口高企難下,均令投資市場面對更多困擾。

美息高企引資金回流

早前本欄指出全球資金流向由去年第四季開始炒中國復常對外開放,並以較寬鬆的政策吸引外資流入,最新內地數據反映疫情高峰期已過,消費升溫,但展望欠明朗,無論是經濟增長來自去年較低基數,或者是力求穩定的樓市持續銷情欠佳,最新1月份銀行總信貸均以國企及企業為主,置業和投資信心恢復才是產業見底的日子,目前內房努力減債未休,只能期望不出現倒閉潮,近年樓價滑落令財富效應消減,拖累消費力,中央有需要加大力度推動內循環經濟。

此外,亦要留意美國息口在最新就業數據強勁而高企難下,早前有關下半年利率見頂甚至回落的憧憬不再,近日美元強勢正好反映資金回流美股,令中港資金流入減少,甚至使去年第四季一批低位入市的美資獲利離場,這股利淡中港股市的資金流趨勢維持,港股正進入調整反覆期。

美息居高不下,亦令中國未來一段日子難以安心推行降準等寬鬆貨幣政策,以防通脹上升不利實質經濟增長及民生。美債息倒掛引發衰退疑慮,加上不少新興科技產業裁員,但其他服務性行業偏強,未來發展左右明年美國總統選舉;內地中央新班子面對地方收益因土地出售減少而萎縮,去年各地投放了數以千億元計來抗疫,這些財政壓力有待解決。

航天科技逆市表現佳

較正面來看,中國以至香港正致力尋求突破,為加強對東盟各國以至中東等地的市場開放協作,彌補受歐美市場佔比失落。

過往多年的「一帶一路」投資有一定成績,本港受惠粵港澳大灣區長遠發展,內循環商機不少,部分企業有條件跑贏大市,如早前在「是日首股」推介的香港航天科技(01725),迎合區內以至全球的衞星群發展,股價逆市有可觀升幅。不少工商企業在過去一段日子在區內設廠及投資,已進入收成期,未來發展潛力不小,可作中線投資尋寶。

去年受疫情、產業優化改革和封關的衝擊,期待今年朝向復常,經濟回暖,本港擺脫去年的衰退無懸念,短期或許復甦步伐未如理想,但對內及對外正常化,可重拾經濟增長動力,不少本港為主的股份估值處偏低水平,有不俗的投資價值。領展(00823)率先以折讓近三成供股集資188億元,該公司管理質素佳及投資組合以民生零售業務為主,收入穩定,可在每股50元或以下水平收集,屆時股息率約6厘。不過,領展供股集資,短期會否引來其他企業作相若抽水行動值得關注,但中線企業發揮上市集資功能,有助未來長遠發展。

保持購買力 短炒為主

本周市況料反覆偏軟,美國將公布連串1月份最新經濟數據,包括反映通脹及經濟表現的CPI、PPI、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等,估計維持平穩居多,企業業績公布後恐續有裁員行動。無疑中港美股表現在各種變數及央行對經濟持不同態度下,已某程度脫鈎。

另一方面,日本將公布下任央行行長人選,會否改變寬鬆貨幣政策,令全球資金供應出現轉變值得留意,足以左右上半年股市表現。

至於本港企業逐步就去年業績發盈喜或盈警,不少股份表現較反覆,只宜短炒。投資配置上應保持一定的購買力,以應付短期市況回調時入場,早前指出部分受惠復常的板塊可收集,如手遊股再批新版號有潛力,不妨候機套現;濠賭股在長假期後歸於平淡,也可獲利,反之,本地消費及地產收租股有留意價值。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