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過去一年聯儲局鷹派立場及通脹升溫,令債券市場持續受壓。來到2023年,這些負面因素逐漸消退。今年固定收益市場開局形勢不俗,利率逐漸見頂、通脹升勢亦呈放緩,眾多因素均有利固定收益資產的表現。不過,若要全面分析固定收益市場前景,就必須審視利率的走向及目標水平,並評估經濟放緩對息差及違約率的影響。
衰退風險料較預期低
美國近期薪酬增長和通脹有放緩跡象,但觀乎美國1月就業報告,非農職位增長達51.7萬人,足見勞工市場仍緊張。筆者預期聯儲局很可能在3月甚至5月分別再加息0.25厘,利率目標升到5厘至5.25厘。然而,現時市場看法與經濟走勢似乎有分歧。期貨市場數據反映,市場估計聯儲局加息機會偏低,甚至在第四季減息。一旦相關預測出錯,美債孳息恐在短期內抽升,觸發債價下跌。
反之,筆者認為近期困擾市場的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未必對債市帶來太大衝擊。事實上,美國樓市轉弱、淨出口下跌、持續的財政赤字及企業投資放緩等因素,均可能拖累美國經濟在今年後期步入衰退。不過,目前市場已頗大程度消化年底衰退的預期。再者,目前美國銀行業相對穩健,家庭及企業債務水平亦不高,因此今次衰退預料不會太嚴重。今年以來高息債券及投資級別債券的息差已收窄,反映市場對嚴重衰退的預期減弱。
然而,筆者估計信貸市場走勢愈趨兩極化,投資者料進一步增持優質的信貸,即使信貸息差仍有機會擴闊,深受投資者青睞的短存續期投資級別信貸,息差擴闊幅度相對有限。
若再看供求,大型銀行債券供應量少,資產負債表管理趨保守,收購合併活動減少等,均支持優質固定收益資產前景。
看好證券化資產
至於高收益債券,受企業基本面及技術因素影響,高收益債券的息差預料持續擴闊。可幸的是,高收益債券的基本面相對往績而言尚算不俗。今年1月美國高收益債券違約率處於1%低位,遠低於25年平均值的3%,而2022年的利息覆蓋率亦達5.7倍,處於10年高位,反映企業有一定償付能力。
筆者預料,當聯儲局利率走勢塵埃落定,固定收益市場的波幅將轉趨平穩,能夠提供實質正利率的固定收益資產,仍然是平衡投資組合不可或缺之選。若希望爭取較高收益,並兼顧風險管理,證券化資產如受政府機構擔保的住宅按揭抵押證券(RMBS)及商業按揭抵押證券(CMBS),皆屬不俗之選。
美國住宅租金收入過去數年大幅增長,短租物業有條件跟隨通脹加租,帶動房地產商近年累積可觀的營運收入,支持它們的基本面及維持低違約率。雖然債券息差去年有所擴闊,但較過往經濟放緩期間的升幅尚算合理。即使美國房屋需求轉弱,近期建屋活動亦見放緩,空置率維持在歷史低位,加上按揭違約處於低位,故此筆者仍看好政府機構擔保的CMBS及RMBS前景。
作者為摩根資產管理香港業務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探討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經濟反彈勢頭佳 前景樂觀 |
上一篇: | 正確看待美國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