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驚濤駭浪的2022年終於過去,隨着中國放寬疫情管控及開關,究竟2023年將是另一個波動市的開始,還是我們終於會迎來曙光?
疫情去向難言精確,惟就筆者所知,有專家估算未來一兩個月將是中國爆發疫情的高峰期,經濟活動不免受到影響,不過我們知道疫情總會有過去的一天,再加上內地政府的刺激措施屆時將見效,社會其後有望慢慢回復正常。
至於股市方面,中港股市自去年10月底以來反彈。展望2023年上半年,筆者相信股市可能會持續改善,原因有數個。
第一,目前市場的共識是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今年首季持續受壓,但到第二季有望反彈,而股市走勢從來都較經濟先行。其次,之前市場一直看不到中國的疫情管控會有放寬的曙光,而現時中央政府態度已很明確。
中資股拋售潮漸退卻
第三,政府對經濟的態度同樣已經轉變,之前備受收緊的行業,如今一一有鬆綁跡象。在2022年12月中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以穩經濟為主,相信當局將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對市場情緒有正面幫助。
最後是資金流。去年第二季上海實施封城,嚴重衝擊投資者情緒,外資看法尤其負面;及至第三季,則是環球經濟環境一同不明朗,因此在過去半年來外資不斷拋售中資股份,但近月我們見到這個拋售潮已開始退卻,沽壓減少。雖然我們無法預計外資何時才會大舉回流中資股市場,惟要留意的是,中國與外國的經濟及貨幣周期向來不同,2023年的情況將是外國面對經濟衰退來襲,而中國就反過來出手支持經濟。
恒指現水平「合理地吸引」
至於估值方面,由於整體需求仍然疲弱,明年較悲觀的估算是中國的GDP增長約5%;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往往是龍頭企業,增長會優於整體經濟。去年我們見到中下游企業受累於原材料價格上升,但基於需求疲弱,企業又難以把成本轉嫁予客戶。除非做好成本控制,否則利潤必然受壓。
然而在近月,我們見到商品及原材料價格已逐漸回軟,因此筆者相信2023年上市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有望達到雙位數增幅,每股盈利(EPS)增幅約12%至13%,股本回報率(ROE)同樣約達低雙位數。雖然恒生指數的股息率不算高,僅約3%至4%,因為很多科技企業都不傾向派高息,但以2023年恒生指數9至10倍預估市盈率、1倍市賬率計算,目前股市的估值確是處於歷史低位,算是「合理地吸引」。
作者為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專責中港股票投資。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蘋果微軟恐累納指100再跌 |
上一篇: | 內險續強勢 吼平保國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