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
9月13日,周二。中秋前夕,看了許多人談論的港產片《飯戲攻心》。老畢並非影評人,無意深入探討戲裏精心設計的場景、對白和倫理衝突,惟看得出台前幕後誠意十足,還是要說句值回票價。這裏之所以提及此片,尚有一個特別原因。正是「它」,引發了在下對喜劇以至投資的反思。
電影結束後,整整衣衫準備離座,耳中傳來戲院職員的聲音,要求觀眾留步。還未弄清楚怎麼回事,已見編導陳詠燊與演員王菀之率領團隊成員「踩場」,即興式在影室裏搞了一個簡短的分享會。互動之間,有觀眾自我介紹乃話劇發燒友,接着提出好幾個甚有水準的問題,善意中不失刁鑽,連番觸及喜劇專才的內心世界,讓老畢頗有「意外收穫」之感。
行貨vs驚喜
散band後帶着一個問題離場:在電影大收旺場、觀眾拍爛手掌背後,多少人想過炮製一齣成功喜劇有多難?記不起多久了,大概二三十年前吧,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大衞.萊特曼(David Letterman)於節目中訪問當時紅到發紫的喜劇演員宋飛(Jerry Seinfeld),說着說着談到後者對新一輯處境劇的想法。宋飛並未直接回應,卻乘機打蛇隨棍上,拐個彎大數東家全國廣播公司(NBC)的不是。他告訴萊特曼,電視台人才濟濟,專責度橋的團員也分成好幾組,但總是搞不明白,這些人寫出來的劇本何以都是行貨,驚喜少之又少。
宋飛當年大受歡迎,批評NBC編劇「唔夠班」,無異於間接往自己臉上貼金,暗示不管劇本多爛,經過他出色演繹後也可化腐朽為神奇。萊特曼以轉數快聞名,當下不置可否,反問這位嘉賓,那些東西若盡屬佳作,是否更奇怪?宋飛起初不明所以,隨即恍然大悟,知道對方話中之意是,喜劇人天賦再高,亦不可能夜以繼日炮製出令觀眾捧腹大笑的材料,以處境劇的播放頻率,能保持穩定水平已屬難能。宋飛反思後無言,很快便轉移話題,收起對NBC的不滿。
黃子華的粉絲稱他為「神」,在觀眾眼前,子華神展現的永遠是最符合這個稱號的一面。若干年前,老畢看過英國棟篤笑演員Dominic Frisby的自白,據他所言,每次大型巡迴演出啟動之前,都會先在酒館會所之類的細場磨練四五十回,飽嘗冷淡反應邊演邊改,直至滿席笑翻天才正式踏上巡迴之旅,背後是數之不盡的trial and error。因疫情關係,《飯戲攻心》由賀歲片變中秋應景片,據說故事細節也修改過許多遍,觀眾看到的算得上是經過精心提煉的版本了。
這令老畢想到,很多事看似容易,實際上極難。美國的大學籃球隊向來是球星搖籃,惟最終能晉身NBA的運動員不足1%,沒有人會怪責校方辦事不力,大都肯定其孕育偉大球星無可取代的角色。然而,說到投資,多數人恐怕就不會那麼包容了。統計顯示,不論長短線,跑贏大市的基金經理只屬少數,跑輸的往往多達八成;包括老畢在內,都會拿這些數據痛斥資產管理行業。
多數跑贏更奇怪
想深一層,有些環節如收費,該批評就得批評,惟借用萊特曼向宋飛提出的反問,多數跑贏、少數跑輸豈非更奇怪?假如每一位(或大部分)基金經理揀幾隻股便能創造改變客戶一生的財富,畢非德就不會被稱作股神了。更何況,巴郡的輝煌戰績離不開時間和複利,而衡量基金回報最長也不過十年。
財富管理聽起來很專業,但今天在美國,對沖基金數目上萬隻,互惠基金更超過萬六,較全美約萬五家星巴克分店還要多,它們之中絕大多數表現平庸,大家認為真的那麼奇怪嗎?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京東方精電受惠汽車智能化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