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3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假如日本棄守寬鬆 市場會變成怎麼樣

9月12日,周一。在芸芸發達國家中,日本向來是個「例外」。全球央行被高燒不退的通脹弄得氣急敗壞,緊縮節奏不斷加快,惟哪怕山搖地動,日本寬鬆立場始終堅定不移。政策背馳的結果是息差持續擴大、圓滙貶個不休,年初1美元僅兌115日圓,上周三(9月7日)曾見144.99,圓滙創24年新低。兩天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晤見首相岸田文雄,會後「出口術」撐滙價,引發日圓反彈,執筆時造142.59兌1美元。

圓滙狂貶背後種種,大家耳熟能詳,值得一談的反而是,打從老畢初涉滙海向家母借錢補倉那天起,日圓貶值(美元兌日圓走俏)一直是市場風險胃納增強(risk-on)的催化劑;反過來看,日圓升值(美元兌日圓轉弱)則是避險情緒升溫(risk-off)最可靠的訊號之一。

2022年乃上述相關性逆轉的分水嶺,從這兩天跨資產市況可見,圓滙反彈有助提振風險胃納,皆因日圓轉強對推低美滙指數作出貢獻,而眼前風險資產食粥食飯,關鍵就在美元。執筆時,美滙指數失守108,從股市、商品到不知如何正確定性的黃金,強美元唞唞氣,所有資產都有運行。

從滙市角度看,日本、歐洲、英國以至南韓各有難念的經,但貨幣相對美元全皆疲莫能興,只有程度之分而無方向之別。美滙轉勢並非主流意見,多數論者皆視近日回順為超買調整,大趨勢不會那麼容易改變。

主動與老美背馳

政策鬆緊、息差、宏觀經濟對比都是評估滙率走勢的重要因素,美元單邊升值正是這些要素滙聚發酵的結果。可是,日本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別國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固然為了遏抑通脹,但也有阻止資金外流的意圖,說白了就是在美國進取加息下身不由己。

反觀日本,聯儲局緊縮步調愈急劇,該國央行便愈有需要印鈔買債捍衞孳息上限,不容10年期債息升穿0.25厘。別國央行是被動地追隨老美,日本則是主動與美國背道而馳,這就解釋了何以日圓貶值勢頭遠較其他國家貨幣猛惡。

換作昔日,圓滙疲弱有助刺激出口兼防範通縮,對日本而言利遠大於弊,惟今時唔同往日,幣值劇挫遇上商品價格高企,出口受惠抵消不了進口物價急升,日本正面臨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持續惡化的衝擊。該國7月份通脹率2.6%,高於央行設定的2%目標,但相對美國同月8.5%的通脹水平,自然天差地遠。

日本人過去長期活在通縮陰影底下,通脹重臨理應歡迎,可是物價當真顯著上升,日民心理上能否接受,外人不得而知。日本國內某些食肆開業以來首次加價,竟能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新聞」,單憑此點,便知這個國家什麼也很「例外」,消費者對通脹的容忍度難以猜度。

黑田「衰收尾」?

黑田東彥上周五會見岸田文雄後,發表疑似抑制日圓走貶的言論,滙市股海反應強烈。從貨幣政策着眼,每談「轉向」,投資者第一時間總是想到聯儲局鷹變鴿,暫停加息甚至掉頭減息。大家可曾想過,日本政策一旦轉向,市場會怎麼樣?黑田執掌央行接近10年,明年4月任期屆滿必須退位,由始至終對激進寬鬆無悔的他,會否在僅餘的幾個月「衰收尾」,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

黑田本人當然不會自拆招牌,惟不能排除岸田政府益發擔心日圓貶值對國家經濟不利,逼日本央行改弦更張。倘若黑田抵受不住壓力就範,操作上必然涉及改變「控制孳息曲線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 YCC),選項離不開兩個。其一,擴大日本10年期債息的波動區間,但承諾於較高水平為孳息率封頂。

這樣做的最大風險是,這一步踏出後,炒家必像鯊魚嗅到血般興奮,大舉測試黑田捍衞YCC的決心。這或許影響不了無限量寬控制債息的能力,但與投機者的攻防戰一旦引發美、德、英債息同時上揚,日本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息差隨時進一步拉開,皆因日債孳息上限雖已提高,惟仍會在新的水平封頂。如此一來,調整後的YCC非但無法穩定日圓滙價,貶值壓力反而更大。黑田若在這種情況下棄守寬鬆,十年心血付諸流水不在話下,央行聲譽恐怕也得「陪葬」。

國債一夜失支持

第二個可能性是黑田在市場毫無準備下取消控制孳息曲線政策,就如瑞士央行2015年棄守1.2瑞郎兌1歐羅的滙率上限,日圓即時勁彈可期。問題是,日本國債一夜間失去央行這個強大後盾,市場力量將把債息推至多高的水平,環球資產市場又會遭受多大衝擊,這些俱無從估計。Risk-on還是risk-off?混亂(chaos)恐怕是唯一可以想像的情景。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