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並表示未來面臨下行風險。7月份美國和歐羅區採購經理指數(PMI)指向商業活動萎縮,反映消費存在隱憂。
市場廣泛關注的10年期與2年期美國國債曲線已深度倒掛21個基點。10年期美國盈虧平衡通脹率(衡量長期通脹預期的指標)已從4月近3.1%高峰,降至目前的2.4%。然而,通脹看來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高企。大宗商品市場有所回落,但能源價格有望在往後幾個月反彈。
隨着亞洲各國重新開放邊境,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經濟活動復甦帶動原油消耗量上升,能源需求應得到提振。多年投資不足,加上天氣和地緣政治局勢的影響,大宗商品供應可能持續緊張。與此同時,綠色轉型及中國加強基建以拉動經濟增長,可刺激對金屬的需求。鑑於上述原因,總體大宗商品周期可能繼續保持韌性。布蘭特原油價格在年底前有望升至每桶125美元。多數工業金屬價格在未來12個月也會較當前水平上漲。糧價有機會高於以往。
商品料反彈 布油上望125美元
若歐美經濟急劇下滑,主要工業板塊勢深受打擊,而能源價格高漲亦對能源進口國不利。多國央行已收緊貨幣政策以遏制通脹,並抵禦美元快速呈強帶來的影響。不過,從國際收支和實際有效滙率等方面來看,亞洲基本面仍然良好。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國,印尼可受惠貿易條件改善,泰國則得益於邊境重新開放。我們在地區股票配置中看好這兩個市場。
中國經濟正走出低谷,我們並不認為房地產問題會動搖其復甦步伐。部分爛尾樓項目引發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市場信心因而受損,但不良貸款增速仍處於可控範圍(不到2%),同時內地政府已經採取行動加強銀行實力,並為發展商提供流動性支持。
中國經濟可能已在第二季嚴格疫情封控實施期間成功築底。隨着政策支持逐漸發揮效用,內地經濟料在下半年取得更好表現。在發達經濟體增長放緩之際,估計亞洲區會有更穩健的表現。
基於經濟增長放緩,亞洲訊息技術供應鏈盈利下調範圍可能擴大。周期性硬件、二線代工廠、未有盈利的科技股及定價能力弱的企業,依然易受衝擊。
由精選電訊、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消費股和資本比率穩健的銀行股構成的股票籃子,可提供約7%的股息收益率,與對應的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相比,息差達到約400個基點,自由現金流股息覆蓋率超過2倍。政府債券收益率接近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我們看好5年期以下、收益率在4%的亞洲投資級債券。
停貸風波緩和,加上經濟在下半年復甦,中國股票應可再次跑贏其他亞洲市場。我們看好數碼經濟、消費者服務和可選消費、汽車及綠色科技板塊中的龍頭公司。
實際利率趨升 宜避開黃金
投資者也可考慮通過能源股或布蘭特原油長期期貨合約(低於現貨價格),把握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機會。儘管宏觀經濟風險揮之不去,但由於實際利率持續上升,暫時應該避開黃金。
鑑於不確定性高,投資者不宜押注任何單一資產,應保持多元化投資及靈活性,並同時精挑細選。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藏萬億於地的兩個風險 |
上一篇: | 減排成風 電動車投資機遇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