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5日

廖宜建 宏觀遠瞻

捉緊亞洲機遇 提升港國際競爭力

全球主要經濟體新一輪的加息潮,加上新冠病毒頻繁變異、地緣政治,以及糧食、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更大阻礙力。香港是個外向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事實上,香港需要重新釐定自身的經濟立足點,開闢廣闊的市場和邁向高增值,為年輕一代提供多元發展的機遇。

一直以來,香港經濟強大的韌性、靈活應變,以及創新能力,使其在全球市場和內地經濟中擁有獨特的地位。香港從一個轉口港變成製造業中心,再轉型為服務製造業的中心(service hub),成就了今天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近幾十年,香港與內地發展緊扣,經濟雖受益良多,但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化。2020年香港服務業佔整體經濟超過九成(93.4%),其中貿易物流和金融服務兩大支柱產業,分別佔比19.8%和23.4%。金融業對本港經濟的貢獻,很大程度反映內地資本市場開放。

目前,內地和國際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內地經濟逐漸趨於成熟,增長模式轉向科技創新和內需。作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創始成員,內地經濟進一步與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亞太地區緊密融合。同時,俄烏戰爭加劇和疫情延宕反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高通脹,增加市場對滯脹的憂慮。

供應鏈優勢向東南亞延伸

儘管如此,筆者對香港經濟前景仍然比較正面。北望神州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南部東盟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西部則是印度與東亞和東南亞更深入的融合,香港應重新審視區域經濟增長的機遇,進一步擴大全球網絡和聯通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亞洲經濟體約60%貿易和60%外國直接投資均來自區內。東盟首次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輸往東盟經濟體的出口份額,由2015年的12%攀至2021年上半年的15%。隨着今年1月RCEP生效,橫跨東盟10國、中國、韓國、日本、澳洲及紐西蘭,共22億人口,生產總額達26萬億美元,約等於全球經濟規模和貿易量的三成,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圈,將帶動亞洲強勁的區內貿易網絡和正面的結構性增長。

按照RCEP原產地規則,來自15個成員國的原材料均一視同仁,使用其生產的產品均可享受優惠關稅待遇,無疑會加強亞洲不同生產地之間現有供應鏈的關係,便利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例如東南亞地區與全球電子供應鏈的緊密聯繫,越南、印尼與印度等東南亞及南亞市場的零部件製造量將不斷提高,這些市場將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並生產更多製成品。此外,亞洲製造商比以往更着重生產專門針對亞洲消費者的商品,內地正是這一趨勢的代表。

香港國際貿易與物流運輸依靠太平洋兩端為主的供應鏈,即內地與美歐和東亞地區。香港應把現行供應鏈樞紐優勢向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延伸,構築貫通東、西的供應鏈。這一進程中,香港不僅可為內地與各個地區的貨物貿易、物流聯繫的橋樑,也可延伸在國際貿易與物流運輸中的資本籌集、運作及調配能力、高端專業服務和人才的優勢,鞏固香港國際貿易、物流和金融樞紐的地位。

全球供應鏈瓶頸持續未緩解下,企業更重視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數碼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成為連接本地製造與全球消費的重要渠道。香港應該延伸現有角色,成為全球供應鏈數碼化「管控中心」,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在工廠、物流運營商、港口和機場之間建立起「數碼」連接,讓每個環節通暢,資源配置和供需求更精準,亦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同時,有助全球供應鏈企業落戶香港。

鑑於緩解氣候變化影響和向低碳經濟轉型涉及巨大的資金需求,特別是在亞洲,香港有機會成為國際資本進入該地區的綠色金融清算中心,以及海外和內地政府與綠色企業首選的投融資平台,提升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加快步伐跟上科技創新潮

香港也要加快步伐,跟上全球科技創新大潮。香港在科研基礎、知識產權保護、物流和關稅領域等優勢不可小覷,具備發展諸如電子業、生物醫學等高增值的製造業。借助大灣區的發展,香港作為原始創新的上游鏈條,大灣區內地城市作為商業化和產業化基地,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組合優勢,孕育灣區內的「獨角獸」企業,令香港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

世界面臨着地緣政治、經濟及技術等各種力量的相互碰撞,而香港連接東西方貿易和金融的獨特角色變得尤為重要。我們的優勢在於與內地和與世界市場聯通的基礎設施、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和國際化的人才,拓展既有優勢,並跟上數碼時代的步伐,建設一個國際化的香港,未來才會更加繁榮。

作者為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