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
在疫情影響下,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第三季本來有望急起直追,近日卻出現爛尾樓停供危機,令市場感到擔憂;加上歐美經濟轉弱,或對中國出口業務帶來負面影響。國內外雙重隱憂下,要追回上半年的損失有難度,今年5.5%的GDP增長目標恐怕難以實現。
6月數據轉強 未收復失地
自2020年中以來,內地疫情一度受控,經濟亦出現過一年半的穩步復甦。可是,傳播速度更快的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出現後,令內地在控疫及經濟增長方面出現兩難局面。上海今年第二季封城兩個多月,對長三角以至全球的供應鏈均帶來嚴重影響。
踏入6月,上海終於解封,市場亦對內地經濟的反彈寄予厚望。內地6月份增長數字的確已轉強,惟尚未足以收復此前的失地。國家統計局周五(15日)公布,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按年增長2.5%。第二季度GDP增幅只有0.4%,低於市場預期的1.1%增幅。
今年初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內地GDP增長目標為5.5%左右。如今上半年的增幅明顯未達標,下半年要追回損失,各行業或須加倍努力。以目前所見,6月份的消費、出口及投資增幅均高於市場預期,但下半年能否出現更強勁的增長,仍有很大疑問。
在Omicron的打擊下,內地各大城市仍不時傳出要局部封控的消息,居民出行受到諸多限制。相比去年下半年,內地消費市場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消費市場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卻未必能全面收復上半年的失地。
出口方面,在長三角生產恢復正常後,企業補回此前的生產進度,6月份出口數字的確出現強勁增長。然而美國持續大幅加息,令市場對美國可能步入衰退的擔憂升溫;而物價高企亦削弱了歐美消費者的購買力,除非美國政府能及早公布取消中國進口商品額外關稅的消息,否則出口同樣難以實現強勁增長。
官方近月雖然積極推動基建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但偏弱的房地產業一直拖市場後腿。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7.143萬億元,按年增長6.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製造業投資增長10.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
內房爆雷 樓市續偏淡
近日有關各地爛尾樓業主集體拒絕繼續供款的消息引起中央重視,若未能及時解決,相信銀行、發展商以及其他上下游供應商均會被拖累。房地產行業整體市場氣氛維持偏淡狀態,相關的投資亦難免繼續萎縮。
以往帶動內地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投資、消費及出口,如今均顯得乏力。所以,下半年經濟要全面追回第二季的損失,並令GDP增幅達到年初定下的5.5%增長目標,目前看來似乎並不容易。
面對充滿變數的下半年,投資者宜維持觀望。始終為了保增長,相信央行會繼續維持銀根寬鬆,對A股來說有望帶來一定的支撐。美國若能盡早宣布取消部分中國進口商品的額外關稅,預期會對內地經濟復甦帶來助力。A股再向上衝的機會仍在,對港股亦有支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高通脹衝擊 歐豬債危機恐重現 |
上一篇: | 阿里雲保安漏洞 科企監管發噩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