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新冠疫情對亞洲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動模式,以及當地房地產市場帶來變化。
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因其優異的經濟發展,一直是流動人口最青睞的移居地。近年「反向流動」日漸明顯,2020年深圳人口淨流入1180萬,為近幾年來最低。這種人口「反向流動」趨勢,在北京和上海表現得更顯著,過去5年來這兩大城市的常住居民人數停滯甚至負增長。雖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趨勢,但其他因素,例如生活成本、長期機會及政策變化等,也有重要的影響。
就北京而言,人口外流主要受政策驅動。2017年中央政府開始在河北省建造雄安新城,這裏距離北京100公里,準備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隨着大學、醫院和國企總部正在或計劃從北京遷往臨近城市,上述趨勢很可能持續。在上海,愈來愈高的生活和土地成本,再加上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逐漸令更多的工業及企業轉移至臨近的合肥等城市。互聯網相關的新工作機會暴增,再加上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居家辦公成為新常態,降低了人們留在上海這種生活成本高昂大城市的意願。
成本負擔較輕
與此同時,部分強二線城市的吸引力上升,因其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房價合理,生活方式更為輕鬆。坐落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杭州,成為中國的新興科技中心,這裏滙聚了電子商務、社交媒體、大數據和金融行業等價值鏈,是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知名高科技企業的總部所在地。當地政府推出了一籃子支持政策,例如減免相關稅費以吸引企業家來此創業,並在購房和落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正是大學生留在杭州的誘因。
香港繼續保持吸引力,儘管受疫情限制和宏觀經濟不明朗衝擊,尤其對本地經濟中具重要地位的樓市壓力頗大。隨着疫情狀況改善,我們預計各種人才輸入計劃和工作簽證將重新開放,成為香港移民新趨勢和下一次經濟上行的關鍵因素。香港政府也略微放寬了房地產政策,從而幫助提振本地房價。
在日本,首都東京出現淨流入人口停滯的現象。新冠疫情使居家辦公的接受度提高,推動人口從生活成本高昂的東京,搬遷至較為便宜的臨近地區。2020年東京的淨流入人口幾乎較5年均值減少了一半。儘管政府早已推出分散東京人口的政策,但金融科技等新行業的崛起,使年輕的求職者們仍然鍾情於東京。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退休人士不斷離開東京,回到家鄉或出生地。然而,此類人口流出還不足以抵消新流入的人數。相比而言,移居大阪的趨勢顯著,淨流入人口持續達到5年平均水平的近兩倍。
在新加坡,外籍勞動力規模從2020年以來下降了16%,不過,佔比仍達27%。惟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有限,因為本地買盤力度帶來支持。之前低利率環境驅動新加坡房地產購買氣氛,政府於是在2021年實施調控措施。近期隨着新加坡邊境重新開放,刺激外籍人口流入,從而推動來自非國民的買盤。新加坡的勞工政策處於收緊趨勢,招聘政策有利新加坡國民,以避免過多外國勞工湧入。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兼宏觀經濟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收藏品市場爆發性發展 |
上一篇: | 捕捉亞洲綠色債券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