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決定加息0.75厘,可以算是局方對美國5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破頂的一種回應。今次《華爾街日報》再度「未卜先知」指出聯儲局會擴大加息幅度,從中觀察到兩個要點。第一是聯儲局以至主席鮑威爾非常急於要提早管理市場預期,當然這一點是否真正做到仍需時間證明,不過從局方看到通脹數據創40年新高後隨即再次提升加息幅度,可見通脹走勢可能已經超出聯儲局劇本之外甚多,如今反而被迫跟隨數據走,陷於被動。這一點從鮑威爾在記者會中對答開始顯得混亂及自相矛盾,多少可以看出端倪。
市場從來最怕有不確定性,雖然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7月可能加息0.5厘或者0.75厘,會令部分人相信未必加息太多,甚至憧憬加息幅度即將見頂,但亦有不少人開始懷疑,聯儲局有否能力控制局面,擔心在通脹失控之下聯儲局會被牽着走,令投資氣氛難以轉好。唯一比較確定的是,未來一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水平大概在4厘左右,無論是聯儲局最新的點陣圖顯示還是利率期貨都基本一致,對比現時還有不多於2.5厘的加息空間;但加息的速度會有多快,以及會否再加碼,都是被動觀察通脹趨勢而決定,目前狀況取決於能源、糧食價格走勢以及美國樓市。
上面的拆局,基本上都只是以第一層思考,而經濟及股市無疑已轉差。但以第二層思考切入,除了美股的大型股估值,未跟隨市場大跌外,其實全球股市跌幅已經頗大,如果只是殺估值,其實已接近目標,在現水平要再急跌多一波,就需要出現大型信貸緊縮(credit crunch)事件,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要錢不要貨」,才會有可能發生更深一層的股災,雖然短期而言未見發生,但中長線來看,美國、歐洲及中國均有風險。
就以美國為例,上一篇文章有提及美國消費者信貸質素正在下滑,長遠有信用卡拖欠風險,與此同時,美國30年按揭利率正創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不少人都開始懷疑美國樓市可否維持現水平不下跌,不過這些風險及美國經濟衰退一類的預測,對於短視的市場來說都是太長遠,不一定會即時就兌現。
美股淡倉吼位減持
筆者短期看法,反而覺得訴諸量化分析會有較為清晰的畫面。早前直播節目貪婪財經(GreedNews)的拍檔「八十後投機客」有個有趣分析想在這裏分享一下,過往假如美股出現熊市,指數每月波幅往往保持10%以上,並至少維持8個月之久。本月納指已經創下史上最高波幅的6月跌市,從數據推論,7月與8月的波幅都保持偏高,尤其6月已經跌得相當急,7月還會否接力再跌,這點值得思考。筆者看法是假如議息後美股繼續沉底,7月反彈的機會反而變得較高,惟同時要小心其他股市會否補跌,例如歐洲及中港股市。
策略方面,美股淡倉正在吼位減持,但短線還未到適合時機撈底,應持有較多現金再等,即使出擊都是以限注期權call為主力,大注買入股票都會在第一輪反彈企穩後才出手。港股看似有這機會,奈何內房問題嚴重而且未見曙光,暫時難以考慮大規模部署。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投資泰斗馬克斯的智慧分享 |
上一篇: | Web3多種類運動平台受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