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5日

陳詠詩 債.息先機

環球加息潮 固定收益債券吸引

環球央行於2022年面對兩難的抉擇局面,在通脹重臨下,應該先遏抑通脹,或是維持疫後增長,避免經濟放緩,是決策者的難題。投資者預期央行會收緊貨幣政策,決策官員卻因債務過高,不容許實際利率升至太高水平,並且會在適當時介入,這意味將會緩和因息率上升而導致債價下跌的風險,因此固定收益投資者在債券存續期方面毋須過於悲觀。

雖然貨幣供應增長已從2021年初的高峰回落,但仍處於歷史高位。現時與2008年最大不同之處是當年貨幣供應量不斷減少,因銀行持續把流動性存回聯儲局,以重建資本緩衝,但現時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相當健康,因此聯儲局舉措變動增加了貨幣存量。全球央行的流動性是疫情期間風險資產的最大推手,18個月製造了17萬億美元(約132.6萬億港元)的信貸。

收緊力度或較預期小

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加上去全球化,所以通脹並不像大家想像般短暫,而且預期會持續一段時間。通脹升溫增加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壓力,聯儲局已暗示計劃加快縮減買債的速度,並料今年中完結,同時預示2023年加息,較之前發出的訊號更早,對債市或造成短暫的波動。

儘管如此,今年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不會如市場預期般大。即使面對結構性通脹,央行仍會把利率保持在低位一段時間,至少持續至2030年。據國際金融研究所數據,2021年公營及私營債務合計高達296萬億美元的紀錄新高,佔全球GDP超過350%。不計成本地遏抑通脹,就像40年前沃爾克領導的聯儲局做法,並非今年選項。

若融資成本再飆升,有機會造成大量違約,打擊經濟增長,令償還債務的難度更高。因此每當息差大幅擴闊,環球央行便會減慢收緊貨幣政策步伐。

除通脹外,央行亦要留意經濟增長情況。增長自疫後高峰回落,而且持續受到供應鏈斷裂及能源價格高企影響。不過,部分國家仍會適時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今年銀行放貸相信也會回升。即使經濟與疫苗接種率有一定關係,亦不用過於悲觀。

由於息差進一步收緊的空間不大,因此固定收益投資者要更留意票面息率。若息差因市況問題而擴闊,就像恒大(03333)危機事件導致市場恐慌性拋售中國房企債券,反而為基本面良好的中國房企債券製造買入機會。

美高息債違約率低

若息率上升受限,便要加緊留意債券的收入,並尋找一些回報具吸引力的債券。美國發行的高息債去年違約率低於1%,故吸引力較高,但投資者不能忽略投資級別債券。即使通脹會較市場預期持續更久,名義利率料會於現水平持續一段時間,實際利率也會向下,令再融資利率保持低位。

作者為富達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