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稅階管理」是稅制複雜及高賦稅國家或地區常用的稅務規劃手法,主要通過管理收入金額及性質,配合不同免稅額、稅務寬免政策,將整體應稅收入控制在較低的稅率水平。
香港的薪俸稅與許多移民國家均採用累進制,不過稅階較窄,現時只有5萬元,而且階級之間,稅率差別只有數個百分點。
再者,薪俸稅最高稅率為17%,公司利得稅率為16.5%、物業稅稅率為15%,由於三者差別不大,稅務操作性不高,稅階管理在香港便較難實行。
改變賺錢「來源」用盡稅階
相較之下,英美澳加等地,稅階之間相差較寬,以英國為例,標準稅階和高稅階相差3.77萬英鎊(約39萬港元),而且兩者稅率分別為20%及40%,相差達一倍,稅階管理作用及價值自然大增。原則上,稅階管理可從「收入來源」及「收入結構」兩方面着手規劃。
移民或移居後,準備充足的朋友大多會有一個以上的收入來源,較常見的包括物業收租、股票買賣、股債利息、保險基金,又或是在當地工作、自僱、經商收入等。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收入,移民後難免要面對全球徵稅,當中有很多收入都是不能「控制」,例如派息、租金、工資收入等,每年需要就實際金額報稅及課稅。
部分國家如澳洲,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會將各種收入及資產增值加起來,變相令納稅人更容易踏入高稅階。以2021/22年度為例,綜合年收入達4.5萬澳元(約25萬港元),個人所得稅率(聯邦)僅為19%,一旦超過,多出部分須被徵稅32.5%。
稅階管理並非鼓勵減少收入,而是在當地稅法下,通過改變「來源」達至更高效益。例如,移民後打算以放租及股票收息為收入來源,租金收入剛好達4.5萬澳元,這部分稅率為19%。在此金額以上的股息收入,在正常情況下,就要面對32.5%的稅率,要交稅多少,就要視乎當年派息金額,受制於上市公司決策。
如果在移民前將收息股票由個人改為以私募人壽保單持有,即使派息多少,只要存於保單內,便毋須即時交稅。當物業未能出租時,由於收入減少,不足4.5萬澳元,這時從保單提取「差額」,便可以「用盡」這低稅率稅階。合資格保單在10年後提取,當中紅利及增值部分甚至能免稅提取,進一步提高稅階管理的空間。部分國家的移民前信託,同樣可以在往後按情況控制提取金額,利用稅階管理策略做到「延稅」及「省稅」的效果。
規劃收入結構降稅率
除收入來源,收入結構管理同樣可以省稅。以一名移民英國者為例,有租金及基金派息收入,每年分別約為5.027萬英鎊及3萬英鎊,由於租金收入已用盡免稅額及標準稅率的稅階,基金派息的部分便要面對40%的稅率。假使改變持有架構,以公司持有派息基金,這部分的收入就會變成企業收入,由個人所得稅變成公司稅,而在2021/22稅務年度,公司稅率僅為19%,遠低於高稅階的40%稅率。
另外,通過將資產分布至不同家庭成員(18歲或以上)及夫婦之間轉讓,更可因應當時各人的收入情況,善用彼此之間的免稅額及低稅率稅階,有效減少稅款。
續以上述例子說明,假設將派息基金轉至沒有收入的另一半名下,便能「用盡」其免稅額,派息(3萬英鎊)所產生的應稅收入變成1.743萬英鎊,稅率亦變成20%的標準稅率,個人所得稅由1.2萬英鎊(30000 X 40%)大減至3486英鎊(17430 x 20%)。
運用不同的「收入來源」及「收入結構」策略,便可以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稅階管理,發揮財務策劃的最大效益。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財務及行政)。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躺平」就毋須規劃退休? |
上一篇: | 迎接2022年營銷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