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4日

Anson Sir 型格理財

以規則控制選擇

恒指11月底閃跌至23200點水平後,重回今年最強支持位23500點,此關一旦失守,技術上便進入較長期熊市。本欄讀者應該知道,筆者一直維持看淡觀點,明眼人都看得出,若非美股大佬一直狂谷股市,恒指早就遠低於現價。目前,港股仍舊處於尷尬位置,雖然暫時在最後支持位獲承接,估值亦吸引,惟美股偏貴隨時再跌,所以就算有訊號,筆者也不敢大手出擊。

道指今年暫時頂位約36500點,即使跌到34000點,幅度也不夠10%,這個位置正是今年9月小密集區位置,亦屬第一站支持,萬一失守33500點,便會出現較明顯調整,甚至可說是牛市告一段落。至於最有力支持位則在25000點,一旦跌破可能意味是長熊開始,按傳統基本分析,這是有機會出現的。

目前經濟虛到連虛擬貨幣也廣受接納,以筆者這種「過時老手」來看,這是由於股市容不下過多閒錢,因而追逐沒有實際產能的工具,可說是整個金融體制的泡沫,換句話說,是太多人有錢到不得了。

正正因為錢太多,各國政府也知道出手救市可以人為地消滅熊市,因此不要過早認定熊市必會來臨,簡單來說,要見步行步。

實務上,筆者已減去所有淡倉準備睇好戲,就算造淡,也待跌穿上述關鍵支持位才布局,暫時比較傾向即市捕捉市場向淡的走勢,正所謂窮寇莫追,這個位置還是小心為上。

制定股票監察表

投資最煩惱的是「沒有選擇」與「太多選擇」,沒有選擇的人,大多數因為不願放生手上的蟹貨,沉浸在過去所犯的錯。若想成為投資老手,關鍵之一就是擺脫這種習慣,放得低方能靈活走位。老手做一個股票買賣決定,可能只需5分鐘,這當然不是隨便亂買賣,而是因為定明了清晰的規則,幫助我們減少情緒,以冷靜思維執行投資策略,從而提高效率。

就控制選擇方面,我們訂立規則的方向有三個,即從「增加選擇」、「消減選擇」及「提升選擇速度」三方面着手。

為防止思維老化,筆者會定期回顧手上的心水股票監察表,大約每季檢視有沒有一些不應留戀的股票,港美市場每邊盡量不超過30隻,理應涵蓋5至15個板塊,而每板塊盡量不超過3隻股票,通常是2隻以內。

美股卻有一點不同,心水股都以科技股為主,因科技領域夠闊,個股特性也很不同,所以會以科技股內的子板塊作分類。

「增加選擇」是看現在有哪些當炒或未來有機會的投資,加進「心水表」後,最好有段適應期來習慣該股的特性,通常為期3個月到1年,最少也要「報到」兩星期才會以細注出手。

「增加選擇」與「消減選擇」的規則要在投資前設定,重點是上星期所提過的設下個人原則,訂立應買與不應買的規則,再在市場上物色機會,找機會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時間也要有限制,例如白紙一張的時候可以是1年,若已有數年經驗,便要大幅縮短。筆者分配到找新機會的時間大約是5%以內,因為管好手上投資與投機,已經夠花時間了,這兩年也沒有再玩新投機工具。

沒有完美指標

當市場愈亂,我們更要縮小選擇,例如筆者上周三開始極細注分批試買收息股,既然估不到之後走向(多數向淡但現在又到最後支持位),便可以用時間去分散風險,筆者稱之為「分散成本法」。

與所謂平均成本法每月入貨的「硬功」不同,分散成本法是在「股市抵買但形態未有足夠訊號支持,而有部分技術指標出現買入訊號時分散出手」,屬「軟功」,即是仍會跟隨市場變化,例如那個提醒我買入的領先技術指標再度轉淡時便要走人,不用再思考單看訊號做決定,這樣便能加快決策速度,前提是要熟知各種訊號的優缺點和應用方法,譬如這招對低殘的老牌價值股有點用,但放在「炒癲咗」的美股便相當危險。

此外,技術訊號的選擇也是從效率出發,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指標是完美的,我們要找兩到三種可以互補不足、衝突不會太大的指標或分析法去組合運用,單用一種風險極高,太多又傷神。讀者可循性質的方向去選擇,例如動力的指標配合趨勢,千萬不要把3種動力指標放在一起,多會自找麻煩。

投資須不斷取捨

筆者在香港可算是怪人,關閉了大部分社交媒體的訊息提示,多年沒有上Facebook,由以前經常與不同人交流合作到現在隱退江湖,錢一定是賺少了,但換來平靜及更清晰的頭腦。投資與人生一樣,要不斷取捨抉擇,相信絕大部分港人也不能接受這條路,但這就是筆者減少選擇換來新出路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讓人更能活出自我。大家在投資時,要有這種個性才較容易保着自己不致失控,規則有利亦有弊,用與不用也是一種取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