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3日

Ken Fisher 環球效應

能源價格勢趨降 量寬與否無關聯

面對縮減政策,投資者須克服恐慌!

近幾個月來,不少評論家都在擔心歐洲和美國削減量化寬鬆、減少買債規模會導致「縮減恐慌」,擾亂全球股市。然而,歐洲央行9月9日議息後並無縮減買債,美國聯邦儲備局11月初則宣布「收水」,市場均並無動盪。

現時,這些評論家換了一套說法,認為需要收緊量化寬鬆政策,目的是為了控制能源價格飆升及其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威脅。不過,這又大錯特錯,收緊量化寬鬆政策並不能控制大宗商品價格的升勢,事實上也沒有控制價格的必要,因為供應問題一旦解決,價格壓力就會隨之消退,速度甚至比大多數人的預期還要快。

QE非超強刺激因素

筆者在今年8月曾經解釋,如果把以往的「縮減恐慌」誇張化,會加重投資者對2021年縮減量化寬鬆的憂慮。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分別於2013年及2016年底推出債券購買縮減政策,無論是身處香港還是美國的投資者都十分徬徨,擔心有關舉動會導致股市一蹶不振,引發通縮和利率上揚(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鈎,所以香港會同樣遭殃)。有見及此,各國央行官員紛紛預告縮減政策的各個時間點,股市也預先把這些消息反映在股價上。

然而,自聯儲局今年11月3日實施縮減政策以來,美國股市曾漲1.7%,恒生指數一度上升2.5%。債券又如何呢?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縮減政策前為1.56厘,曾見1.63厘,散戶投資者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報1.6厘。在歐洲,自央行宣布縮減政策後,股市和債市同樣無甚反應;消息宣布後一周,歐羅區股市僅微跌0.7%,期間更曾升至實施縮減政策之前的高位;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從-0.33厘攀至-0.25厘。

評論家沒有看透市場,量化寬鬆並非大眾所言的超強刺激因素。正如筆者之前曾詳述,隨着收益率曲線變得陡峭,縮減量化寬鬆可能會提升貸款數量並加快增長速度。這是通貨膨脹,不是通貨緊縮!

目前,「縮減恐慌」這個說法已演變成為人們對能源價格加劇通脹壓力的擔憂。動力煤價格於10月漲至高位,在2021年的升幅超過140%。評論家認為,減少縮減是平息白熱化通脹的救星。可是,量化寬鬆並沒有推升能源價格,反而短期的供給因素,才是能源價格急彈的原因所在。

試想一下:是不是量化寬鬆引發煤炭供應短缺,導致東莞及其他地區停電,對港資製造商帶來打擊?是否量化寬鬆令歐洲風力渦輪業慘遭逆風?是量化寬鬆令天然氣需求劇增,引致天然氣危機蔓延各地嗎?再者,俄羅斯切斷天然氣管道、英國司機數量減少進而減緩燃料運輸速度,是否量化寬鬆所致?還有,挪威水庫乾涸導致水力發電受限、颶風艾達短暫阻礙美國能源輸出,這些都與量化寬鬆有關嗎?不!量化寬鬆政策絕對不是這些混亂場面的元兇。就算取消這個政策,能源問題也不會因此得到緩解。

不虞演變長期危機

好消息是,無論有否量化寬鬆政策,價格壓力都會減輕。例如:中國煤炭出口量在10月份激增至6年以來高位;歐洲風力渦輪機發電量雖然在9月初創下歷史新低,但11月首兩星期的平均發電量已增加至9月的3倍;全球許多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都在提高出口量;美國能源出口量在颶風之後也逐漸恢復。

短期內出現的小問題固然無可避免,但這些問題會演變成一場類似九十年代初的長期危機嗎?答案是不會的。無可否認,香港電費上漲對股市有所衝擊,但其規模和威力都不足以構成威脅。隨着世界各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能源供應將會增加,價格很快也會隨之下降。

這種情況已在全球發生,譬如:目前的中國動力煤價格較10月高點已下跌57%;儘管德國推遲北溪二號管道的認證,導致11月16日天然氣價格飆升,惟現時歐洲天然氣價格較10月初已下滑19%。能源價格問題不會長期持續,德國北溪管道終將得到認證;香港索罟群島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預計於2022年啟用。

不過,就算供應問題持續存在,能源價格高企也不會造成惡性通脹。在2013年至2015年間,香港消費價格指數的電力部分每年平均漲幅高達20%,但消費價格指數的每年平均升幅僅為3.9%。為什麼呢?因為電力、煤氣、液化天然氣和其他燃料只佔整個通脹籃子的2.6%!此外,各個經濟體的節能程度愈高,就愈不會受到能源危機的影響。

表面上「縮減恐慌」轉變為通脹恐懼;實質上卻是令人出其不意的利好因素。虛驚往往不只一場,難免令人情緒低落,但最後帶來的不只是「驚」,更有「喜」。

作者為Fisher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執行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官。Fisher Investments是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管理公司,為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提供服務,目前在超過15個國家發表專欄,亦曾撰寫多本暢銷投資書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