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
分散投資是最佳的懶人投資法。不過,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甘於悶聲發大財,往往希望一試身手,證明自己眼光過人。儘管筆者一向不建議普羅大眾奢望透過選股(stock picking)及買賣時機(market timing)跑贏大市,但賭性難控的話,按經濟環境調整資產比重,總比孤注一擲好。
正如前文〈資產配置速成戰術助提升回報〉所言,只要投資者能夠洞悉經濟周期變化,選取相應表現較佳的資產,便能大幅提升回報。本文旨在介紹美國經濟諮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編製的領先經濟指標(Leading Economic Index),幫助讀者判斷經濟狀況。
領先與同步指標雙管齊下
經濟數據之多,如何跟蹤最新變化,並分辨大勢走向呢?要有效利用經濟數據,而非被市場噪音淹沒,首先須理解社會及經濟運作。以港人最愛的房地產市場為例,要買賣樓房,先要買地建築。因此,地皮成交是發展商對後市看法的一大指標,領先於房屋銷售數據。同樣道理,工商業狀況、消費市道及勞動市場等,各有其領先、同步和滯後指標。
美國經濟諮商局編製的領先經濟指標,歷史悠久,有大量實證支持,是預測經濟表現的重要參考。它由10項數據組成,分別量度不同的市場狀況。當中5項數據,大致對應生產活動及商品需求,即製造業員工每周平均工時、製造業新訂單(消費品及原材料)、製造業新訂單(不包括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貨品)、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新訂單指數,以及消費者對商業狀況的平均預期。另外,初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能夠反映勞動市場狀況;私人住宅建築許可證為房地產市場的領先指標。其餘標普500指數、領先信貸指數、10年期國庫債券與聯邦基金之利差,則是金融市場的領先指標。
自六十年代以來,領先經濟指標多次成功預測經濟衰退。有關指標平均在衰退前約1年見頂。如配合該局編製的同步經濟指標(Coincident Economic Index),包括非農業就業人數、工業生產指數等,更有助進一步確認經濟周期變化。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4月的領先經濟指標及同步經濟指標,按月皆見上升。當中領先經濟指標更已上破疫情前的高位,反映美國景氣上揚。在所謂的五窮月,股市雖然略為波動,但在經濟看俏的情況下,投資組合多持有商品及股票,甚為合理。當然,具體持倉要視乎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特別是標普500指數對比疫前已翻了接近1倍,而貨幣政策亦可能有所收緊。不過,筆者認為在領先經濟指標轉差前,投資者毋須過分看淡。
本欄每月逢首個周一刊出
作者任職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機構立場。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