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
商品價格被過度炒作,影響到下游包括家電等產品的價格。為免推高通脹,國務院常務會議過去兩周兩次提出對大宗商品漲價的關注,周三(19日)更提出多項措施壓抑商品價格飆升。若措施未見成效,中國或會推出更多壓抑炒風政策,影響不容小覷。
過去一年,環球央行大「放水」令貨幣貶值、市場資金泛濫,加上今年以來的經濟復甦促使商品需求回暖,去年第四季以來,各類資源商品便備受熱捧,今年商品炒風更趨熾熱。
動力煤兩月飆五成
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顯示,由3月1日到5月10日,發熱量5500大卡的動力煤現貨價格由每噸571元人民幣飆升至865元人民幣,短短兩個多月間炒高逾五成。其後在5月11日,中國煤炭市場網更索性公布,因近期動力煤市場持續異常波動,為穩定煤炭市場價格,決定暫停發布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
商品價格上漲,對資源類股份自然帶來利好。以鋼鐵行業為例,近期公布首季業績的鋼企,淨利潤升幅普遍達到1至4倍以上。其中,首鋼(000959.SZ)及鞍鋼(00347、000898.SZ)首季淨利潤按年增長均達到4倍以上。
資源企業享受盈利大升,因為企業可以把價格傳導至下游企業,包括家電生產商等諸多行業,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亦陸續宣布加價。下游商品加價,必定會使通脹惡化,或令央行難以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今年環球經濟雖然出現復甦,但大多數國家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以表現最強的中國為例,1月至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29.6%,兩年平均增速只是4.2%,而此前幾年,內地消費數據增幅大多達到雙位數。
消費需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當前商品市場的炒作,大多因為環球貨幣政策過於寬鬆所致。本來,央行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只是為了推動實體經濟復甦,惟實體經濟未復元,商品價格卻出現瘋漲,最終或會對經濟復甦速度帶來負面影響。
部分競爭激烈的行業,難以把成本全部轉介至消費者,令企業蒙受成本上漲的壓力,盈利難免受損。就算價格由消費者承受,亦只會把物價推升至更高的水平。結果央行或不得不提前「收水」,利率上行,企業的融資成本飆升,真正有資金需求的企業亦要承受巨大壓力。
貨幣寬鬆撐起商品價
中央今次出手壓抑商品市場炒風,明顯已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才會接連出聲,並推出壓制炒風的措施。在政策公布後,鋼鐵、煤炭等商品價格近日的確有所回落,但後續走勢仍充滿變數。
若今次措施未能成功擊退市場炒風,相信中國官方會推出更多措施。不過,貨幣政策保持寬鬆,商品價格仍難大跌。因此,政策與市場之間的角力仍會持續,商品牛市是否終結,暫時難以判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規管虛幣大落後 香港須急起直追 |
上一篇: | 今季經濟續強勁 美債息難言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