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
筆者曾經在其他媒體訪問中笑稱,遺產稅又名「暴斃稅」,原因是只要通過合適的規劃,遺產稅是可以有效地節省的,不過如不幸地在規劃中或規劃前突然去世,那就會變得避無可避。簡單來說,傳承財富給下一代,一般有3種方式,分別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以及性質較為特別的人壽保險。今天我們談一談生前贈與的注意事項,包括制度、稅務,風險和人性等。
傳承財富3種方式
要節省遺產稅,最直接的方法當然就是沒有遺產。如何做到?很多朋友會考慮提早把所有資產轉移給子女,不過實際操作上肯定沒有這樣簡單。首先,設有遺產稅的國家或地區,一般對生前的贈與都有不少限制和規定,旨在防範納稅人在將近過身前把財產全數交給後人,以迴避遺產稅,因此為轉移資產設下重重關卡,甚至會設有贈與稅,作為遺產稅的輔助稅種。
提到贈與稅,港人熱門移民目的地台灣就是例子之一。每年贈與免稅額為220萬元新台幣,超過的部分有機會需要繳納贈與稅。該稅項分3個稅階,最高稅率為20%。如果贈與人在同一年累積贈與超過220萬元新台幣,必須在贈與超過220萬元新台幣之日的30天內,向台灣稅局申報,否則會面臨罰款1倍的稅額。台灣人想「送錢」給子女也要繳稅,而且每人每年只可免稅地贈與他人220萬元新台幣。
所以,若想透過生前贈與節省遺產稅,需要的條件是「長壽」,採用「分年贈與」的方式,「螞蟻搬家」地把財產逐步轉贈子女,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始終沒人能預測自己壽命長短。所謂世事難測,利用生前贈與的方式節省遺產稅,某個意義上只是把「遺產稅的責任」轉移給後人,沒有完全解決問題。舉個極端例子,父母提前把全部資產給予兒子,兒子遇上意外突然離世,他的資產同樣會變成遺產。以嚴謹的角度出發,「向上繼承」和「向下繼承」都有可能發生。此外,台灣另設一條規則是有關遺產的認定,即使是生前兩年內的贈與,也可能會被納入遺產計算。
除了上述風險,也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人性。過早把大部分資產轉移給子女,有以下幾個潛在缺點:第一,父母可能會擔心子女獲得財產後,失去奮鬥的意志。第二,子女理財能力不足,任意揮霍金錢,甚或財產落到他人手中。第三,「不孝的風險」,把財產交到子女手上後,老年卻沒人照顧,這類事件不時發生。當然,以上只是概念上的說明,旨在提醒財務策劃和合理應用各種理財工具的重要性,有意移民的朋友宜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作者為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約會軟件Bumble不容小覷 |
上一篇: | 財赤使錢未必濟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