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20日

阿米 有米落鑊

債息升衝擊科技股 反現低吸良機

牛年首次跟讀者見面,先祝各位新年進步,投機得心應手。周四北水重啟,但A股卻帶領港股來個反高潮急調整,當中部分原因是市場見人民銀行只以7天及14天逆回購操作,在農曆年後資金淨回籠有一定擔心,恐防水頭無以為繼。

不過以阿米觀察,港股首季升勢應無大礙,從宏觀角度看,美元自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後便持續弱勢,資金持續轉投商品、價值股及新興市場股市,背後的邏輯無非是憧憬今年有望平復疫情、環球經濟走向復甦,雖然現時看似是疫苗接種速度與病毒變種速度在鬥快,但大致情況仍然偏向樂觀。另一方面就是近期股市上升速度是否已經完全兌現,甚至過度反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筆者傾向現時仍未炒過龍,主要原因是金融體系整體流動性及不少人的現金水平仍然偏高,今年以來投資由定息產品包括債券及房地產,轉至股票及商品等風險資產的趨勢持續,只要個人負債比率不算高,資金的音樂椅遊戲會繼續,做好注碼管理就不用過分擔心。

流動性偏高 股市未炒過龍

近日美國10年期國債債息升至1.3厘,終於到了阿米之前提及的警戒水平,對科技股估值有衝擊,納指受壓之餘,大型科技股亦見沽盤出現。單以美國10年債而論,孳息率有機會逐步回升至去年3月美國聯儲局巨量放水之前最高約2厘的水平,往後每約20點子的升幅,預計都會為大型科技股帶來新一浪沽壓。

美債息上升,正是反映市場對通脹上升預期,以至長期利率上升的推測,不過如單純一點看,債息上升亦可以只是大量資金沽債換股的即時結果。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憧憬經濟復甦重拾價值股、債息上升以及商品通脹,走勢上都不會是一往無前的直線趨勢,反而更像商品期貨的中長期周期式上升,同時在周期中夾雜很多個短線追漲殺跌的波幅。

筆者在去年年底已不斷提及新舊經濟互易,當時有跟隨減持新經濟股的話,之後科技股的逐浪調整,就可以慢慢耐心擇優吸納。

選股方面,筆者在網上節目美股ABC提及的蘋果(AAPL)、Moderna(MRNA)及今年推介過的台積電(TSM),均可考慮。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票,筆者客戶持有蘋果、Moderna及台積電股票及衍生工具,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