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1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升得過火 美股高處不勝寒

筆者相信目前美股處於樞軸點(pivot point)。過去兩周,筆者重申新冠肺炎將是主宰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抓手(gripping hand)。去年美股節節上升,到了年底升幅更甚。花旗投資研究的恐慌/興奮指數(Panic/Euphoria Index)一直是市場情緒的指標,自1987年以來,每當該指數逼近興奮界線,股市通常停止爬升,唯獨有兩次例外,分別是2000年科網泡沫及目前,兩者的興奮期均持續達3年。

根據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總監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編製的圖表,市場情緒飄飄然還可能再持續一年或兩年,但興奮程度遠高於過去20年平均水平,而且情緒升幅來得急速。

近日對沖基金GMO共同創辦人格蘭厄姆(Jeremy Grantham)重溫過去50年的「戰績」,他形容當前股市泡沫是其人生的四大「最重大且引人入勝的投資事件」之一,其餘三大事件分別是1989年日本大股災、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及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換言之目前正處於歷史時刻。

「畢非德指標」破頂

格蘭厄姆指出,歷史上每逢巨型金融泡沫進入晚期,都會出現一種明顯特徵,就是投資者陷入瘋狂,尤其散戶蜂擁入市。這是美股史上最長牛市,牛市首10年仍未見投資者變得瘋癲,但現在他們處於極度亢奮狀態。

格蘭厄姆綜合數項瘋狂「病徵」,包括電動車生產商Tesla股價一直飆漲、「畢非德指標」(Buffett Indicator)攀升至破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所創的經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Earnings)超越1929年的高位,目前逼近2000年科網泡沫爆裂前的紀錄。

但有別於過往的巨型金融泡沫,這次牛市出現很奇特的「病徵」。以往寬鬆貨幣政策出台,加上投資者認定經濟良好,導致股市泡沫不斷膨脹。處於泡沫期,經濟好境通常難以持久;若好境仍能持續一段日子,市場走勢也會如實反映經濟狀況。然而,現在股市表現跟經濟狀況呈反比,2019年秋季美國經濟良好,失業率跌至歷史新低,但當時美股火熱程度仍遠遠不及目前。現在美股市盈率處於史上最高水平,美國經濟卻陷入谷底,這種奇特情況完全前所未見。

除了「畢非德指標」處於歷史新高,對沖大鱷卡斯(Doug Kass)等知名投資者編製的圖表亦顯示美股有些高處不勝寒。財經簡報The Felder Report創辦人費爾德(Jesse Felder)憶述,在2000年科網泡沫高峰期,科技公司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市銷率逾10倍,其時任行政總裁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對於投資者甘願以如此「荒謬」的股價入市感到費解。他有次不禁問投資者:「你究竟在想什麼?」發人深省的是,麥克尼利在雜誌訪問重提此事,正值科網泡沫爆裂,昇陽電腦股價狂瀉超過90%。

六大科技股撐起牛市

若20年前投資者押注於昇陽電腦被視為荒謬,費爾德認為目前投資者買入市盈率高達44倍的股票更加匪夷所思。他只能以博儍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作為解釋,市場總有更儍的投資者出現,他們只管盲目追高。目前標普500指數中,近60隻成份股市銷率超過10倍,費爾德覺得最後接火棒的投資者獲得「最大笨蛋」稱號,可算實至名歸。

費爾德更在Twitter斗膽問麥克尼利,20年前的麥克尼利對Tesla市盈率達30倍有何看法。麥克尼利笑答,他希望成為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

去年標普500指數及納斯特指數全年分別飆升18.4%及44%,當中五大科技股FAAAM(Facebook、Alphabet、亞馬遜、蘋果及微軟)聯同串流視頻服務商Netflix同期股價合共狂漲55%。該六大股票貢獻標普500指數升幅達14.35%,即餘下494隻成份股僅推動該指數上揚4.05%。

今年六大股票股價有望再漲55%嗎?目前經濟前景不明朗,看來美股極可能盛極而衰。誠然,美國聯儲局或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繼續把利率壓至極低水平,股市泡沫可能持續擴張。所以高盛分析師看好美股,預測今年標普500指數全年升幅超過15%。

而且部分經濟專家預計疫情過後,將釋放被抑壓需求(pent-up demand),顧客補償式消費,有利企業盈利,從而推高股價。可是疫情何時完結仍是未知之數,而且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疫情可能再次反撲。而且釋放被抑壓需求只屬專家假設,事實上很多服務性行業永遠難以收回失地。而且這一代已經被疫情嚇倒,一如經濟大蕭條下的幸存者,他們的理財方式將趨向保守,至少未來一段日子不敢胡亂消費,多項研究亦顯示民眾傾向儲蓄。所以筆者認為,即使聯儲局維持接近零利率政策,若企業未能賺取足夠盈利,投資者不宜長揸股票。

主動投資策略再吃香

那麼投資者該怎辦?若屬年屆30的當打年齡,而且擁有穩定收入兼全無負債,可以在短期內放膽一博。接近退休年紀就要三思而行,如果打算以投資賺取退休金,應該趁機獲利離場,轉持現金。卡斯上周向投資者發出警告,勸喻他們立即拋售股票。麥克尼利也指出,投資老手不僅關注市場風險,亦要顧及事業及業務風險。

如果投資顧問建議採取傳統的60/40股債投資組合,筆者呼籲投資者另作打算。2000年代美股長期回報率錄得負數(接近負1%),目前市況跟2000年相若,歷史只會重演。所以筆者估計在2020年代,主動式管理(active management)將會重臨,未來10年將聚焦於絕對回報(absolute return)而非相對回報(relative return),未來數年被動投資策略將是很糟糕的投資選項。過去10年,被動投資策略十分吃香,現在則準備進入主動型投資策略時代。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