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1日

鍾秀霞 宏觀灼見

監管新經濟股風險 利長遠發展

全球各國都吹起一股監管科技行業之風,中國也不例外。繼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針對科技行業的「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言論後,1月下旬人民銀行就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以反壟斷為重點。及後中國證監會又表示,會繼續深化科技監管改革。

科技企業的業務由互聯網、廣告、電商、遊戲等,進一步伸延至電子支付、物流及金融,遍及我們日常生活每一個面向,這種嶄新而龐大的跨行業商業生態圈,惹來了監管機構的關注,也無可厚非。中國政府仍然以科技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其目的不是要打沉行業或針對部分公司,而是反映了當局開始關注科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在推出規管的框架後,市場反而有例可依,行業的長遠發展相信會更健康及具透明度。而對於投資者而言,當消化了相關的風險因素並把它反映在股價之後,早前的波動也逐漸平伏下來。

地緣政治與國策互動

新經濟板塊的高估值也是投資者另一關注點。過去數年,由於利率甚低,整體經濟增長又不算很亮麗,資金於是一直在追逐有增長動力、業務具護城河的企業,並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溢價,令新經濟股的估值愈升愈高。

有些新經濟股份如生物科技,更加是連盈利也未有。究竟大家應如何進行評估?我們的團隊會尋找一些擁有領先研發(R&D)技術及可靠管理層的公司,並會推算一旦該公司的產品成功推出市面,將會帶來多大的增長潛力及市場份額等。

顧名思義,新經濟股本身就有推陳出新的意思,以往被視為新興的玩意及業務,在年輕一代的眼中可能已經不屑一顧。隨着消費模式轉變、技術進步及監管收緊,行業將會不斷有新競爭對手冒起。

除了監管風險及估值,投資於科技行業也要審視國際形勢與國策的互動。例如,半導體是相當重要的科技產業,其市場規模也迅速膨脹,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企業的收入已超過5130億美元,分析師更預測,到2027年行業的收入會進一步攀升至7260億美元。環顧全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入口國,單是在2019年,中國就入口了價值301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品。但在供應方面,中國的起步比較慢,相較之下,台灣、南韓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都領先世界。

在中美角力下,中央政府已全力推動科技自主研發及內循環經濟,並投放了龐大資源,中國企業因而急起直追,成功製造出28納米晶片,並有望在不久將來生產出14納米及7納米晶片。

政治問題有可能久不久就為科技行業帶來一些波動,但筆者深信行業的快速發展,仍然會為大家帶來投資機會。

作者為安聯投資首席大中華基金經理,專責中港股票投資。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