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9日

伍楊玉如 宏觀遠瞻

疫情與實現理財目標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香港剛剛開始出現感染個案,社會籠罩一片緊張氣氛,各項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陸續出台。過去一年,世界各地仍然忙於抗疫,面對全球感染數字上升,大家可能較以往更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隨着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擺,多個行業受疫情嚴重影響,環球經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香港最新的失業率升至6.6%,達到16年新高,加上前景仍然不明朗,社會各個階層或多或少都感受到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要應對經濟下行,在保持身體健康之餘,大家同時要了解和加強自己的財務健康水平。

港人投資轉趨保守

滙豐最近就香港市民的財務健康水平(financial fitness)進行調查,根據受訪者在理財習慣、理財知識、理財計劃,以及財務安全4方面的表現,計算出香港去年下半年的「HSBC FinFit Index」得分為66分,較上半年輕微下跌1分,反映我們在疫情期間的財務健康水平大致維持平穩。

一直以來,港人在積穀防饑方面都做得不錯,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沒有任何收入,他們的現金儲備足以維持6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

隨着疫情持續,受訪者對生活的滿意度及自身快樂程度都有所下滑,近六成人在過去6個月對財務狀況感到憂慮,當中逾半數人擔心減薪或收入減少、投資回報降低,以及出現意外支出等。面對前景不明朗,港人傾向增持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在投資方面轉趨保守,減少將流動資產放進投資市場。

港人經歷過沙士或金融風暴的多重考驗後,危機意識變得愈來愈強。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社會大眾一直表現極高的防疫意識,金融市場亦維持有序運作,不得不稱讚香港市民的充足準備和應變能力。

不過,現時香港人的平均壽命高達85歲,在世界排名中數一數二,雖然大部分人都有預先計劃未來,但大家可能會受到短暫的恐慌情緒影響,只集中應對未來半年至一年的短期狀況,反而忽略了如何實現更長遠的目標或理想。

「FinFit」調查顯示,港人平均有2.2個財務目標,而大眾最普遍希望置業及退休,然而約四成人仍未開始為實現理想而儲蓄,反映港人雖然有意識保留現金儲備應付一年半載的基本需要,但對於比較宏大及長遠的目標,可能只是流於空想,欠缺實際行動。

以退休為例,受訪者預算退休後的每月平均開支為16300港元,而他們平均希望在61歲退休,粗略計算,港人理想的退休資金達到470萬港元。根據政府資料,香港2020年第三季就業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每月入息中位數為1.9萬元,絕對有能力建立長遠儲蓄計劃,並持之以恒為長遠目標努力。當然除了要切實開始儲蓄外,大家應該善用投資工具為自己的財富增值,按照預算的金額和時間,並了解投資產品風險和自己的承受程度,訂立長遠理財計劃。 另外,如果可以全盤考慮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有助我們靈活運用資產,例如年輕時辛苦儲蓄置業,年紀漸增後物業或可作為退休資金的一部分。

抓緊機遇重整規劃

雖然大部分港人現時都認為持有現金較為穩妥,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將資金留在儲蓄戶口並非抵禦通脹及維持購買力的有效途徑。調查更發現,千禧世代並不熱中於投資,他們超過七成的流動資產為現金,而學生及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持有的現金比例更高,可能導致他們較不願意開始投資,或者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來增加財富,對人生長遠規劃或造成影響。

這次全球性的病毒爆發,縱然打亂我們的生活節奏,但正好給我們一次反思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身體和財務健康水平。隨着疫苗成功開發,各地人民陸續開始接種,疫情漸露曙光,而經濟復甦亦指日可待。要抓緊經濟回暖的機遇,現在就做好準備,重整自己的理財規劃,方能在疫情過後實踐長遠的理想。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