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美國總統正式換人,所以一早布了雙邊局,讓今個星期休息不看市。筆者立場是高風險的機會不去博,如果要博便靠輸得起的衍生工具,始終時勢不佳,不怕賭少一次賺少了錢。
經濟因果邏輯改寫
在現今局勢若賭輸了,相信外面也極難找工作幫補家計,因為股市一旦「真熊」,經濟便超大件事。
以前所學的是股市反映經濟,現在卻要倒轉來看:股市帶動經濟,自從2009年聯儲局主席貝南奇逆大量經濟學家的見解,大手印銀紙救市成功後,新經濟因果關係及邏輯便開始不斷改寫;狂人總統又大改規則,所以傳統經濟學的參考性降到只可留來作維持理性之用,以防有朝一日這個10年美股大牛市爆破後大家要跳樓。我們不要亂為理性而「反市場」,但也不可因市場而失去自我,而要預了會下跌地買升,先有心理準備才能不胡亂在高位追貨。
前兩周已說過,新一年我們應重新檢討及考慮改善自己的投資決策,培養新習慣。習慣的起源是信念,你信沒有新冠肺炎(不是說笑,外國真的有人不信!)便會不肯戴口罩出街,你信有肺疫或「被迫信有肺疫」便會勤清潔、戴口罩,以及小心與人接觸。我們培養新習慣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觀點及概念重新洗牌。
長期跌浪不復再
大家普遍不喜歡改變,無他,我們尤其活在一個相當舒適的城市,已有的方法及觀點看似行之有效,改變的需要很低,更有人會咒罵別人改變,縱使是良性的也會被討厭。然而,股市、商界及經濟就是不斷變,世界不是你想停便會停下來,而且亂改也是不對,平衡一些的方法,便是每年1月來一個棄舊試新,重新觀察自己過去一年做得好與壞的地方,改變當中二到三成的習慣,來適應外界的改變。
舉一個例子,我們都喜歡用牛市和熊市來界定市場狀況,但近年出現的只有急而短的大調整而沒有長期跌浪,就這些現象來看,我們不可排除在各大國政府可以不斷改寫遊戲規則的新時代,以前所信的熊市未必會再出現,反而悶市、波浪市及慢牛成為新常態,這是一種事前不能預估的可能性,即使現在其實也說不定,畢竟熊市從來都是出現之後或出事前一刻才知道。
當2020年2月爆發一個數十年一見的大型災難也推不死股市,我們便要考慮改寫牛熊的觀點了,除非你相信上一年是大戶終極散貨來作為一個10年大淡市的開始,以及市場能穩住是因為狂人要散貨,現在換了總統便有機會見真章,否則應該排除新冠肺炎可以再製造下一個熊市。
前數年的3個大跌浪筆者也是在出現前一刻才知道,有的是出現當天,有的是早一個月左右看到。說實在這個亂世,我認為一個月以上的市場狀況是不能事前估計,我們可以準備但不可認定會出現哪一種方向。一個月內的走勢也比較難預測,一星期的預測則較有說服力,最實在永遠只有當下(即當天),這是一個投資投機者「不完美但比較有效」的生存態度。
身處亂世 習慣要變
有了這些新信念及態度,我們便要改變投資習慣去應對,從把所有錢放在長期投資,改為分散到長中短線三個不同策略,中短線定期止賺來累積彈藥,長線便等市場開始反映現實時才轉變。
除了行為上的習慣,心理上也要改變,例如全職炒家定期停一停下來讓自己脫離噪音的干擾,從而避免被同化來保持自我。有個說法是,人要培養新習慣最少需要21天,除非你是全職投資者,否則不可能天天參與,所以培養新習慣便要以年作為單位,又或是在一個月內每晚花兩小時做一些功課。你的錢是屬於自己的,連最基礎的功課也不做便是靠運氣。
下周再簡單分享一下我們投資時要做的功課。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經濟增長與人口政策掛鈎 |
上一篇: | 美國在線醫療龍頭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