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9日

陳慧鈴 經管錦言

抗疫新經濟 轉危為機

抗疫已經一年,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包括辦公模式、消費需要與習慣。經濟轉型下,有人歡喜有人愁。《金融時報》最近根據標準普爾的全球數據分析了於2020年初市值上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過去一年在股價與股本價值上的增幅,從哪些行業與公司的表現較出眾,可見經濟的轉型。

疫情期間,不少公司改為在家辦公。一時之間,全世界都在談論用Zoom開網上會議,Zoom的股價頓時直線上升。截至去年底,其市值上升了413%,在金融時報的100間「疫」市奇葩公司中佔第三位。身邊不少從事銀行界的朋友,不約而同的跟我說,今年回公司的時間少之又少,有一位更只有十天曾回公司上班。當中兩位更表示公司已確定減少租用辦公室,以後回公司則會用Hot Desk,亦即是大部分同事以後沒有固定辦公位置,誰要回公司上班,要先在網上預訂辦公桌。雖然《金融時報》預計Zoom的業務在疫情穩定後可能會受影響,但觀乎各行各業已習慣了網上會議的模式,而且商務出差相信在未來一年仍然未能恢復(以後可能也難以完全恢復),估計Zoom或其他通訊科技公司的業務表現仍能有可觀的增長潛力。

在家辦公帶動科技娛樂行業

大家無論在家辦公或網上學習,均多了時間在家。第一至第四波疫情起起伏伏,當中香港政府推出的限聚令與晚市禁堂食,亦令大家花更多時間留在家中。不可以外出看電影或與朋友聚會,那麼大家如何打發時間呢?玩遊戲機和在家看電影與電視劇是常識吧!根據ComputerBase的報道,任天堂在2020年一共出售了2350萬部Switch主機,比2019年上升了約53%。Sony亦推出了Playstation 5,但Switch的對象比較大眾化,我有多位朋友平時不是打機達人,也對「動物森友會」(Animal Crossing)這個遊戲上了癮,難怪Switch的市場佔有率已達60%。

串流平台表現也不俗,Netflix單是在去年首三季已增加了逾2800萬用戶,其他串流平台如Amazon Prime Video、Hulu與Apple TV+的用戶亦增加不少,但沒有Netflix般一枝獨秀,相信Netflix在內容上的多元化與豐富程度應記一功。

大家在抗疫期間減少外出,連購物也多了在網上進行,因此多間電子商貿公司亦上了《金融時報》的100間「疫」市奇葩公司榜單,包括第二位的新加坡公司Sea Group、第四位的拼多多、第二十二位的Shopify、第二十三位的美團(03690)、第三十六位的京東(09618)、第一百位的Amazon,還有速遞公司順豐亦位列37。要不是螞蟻金融的上市計劃被煞停,與其關係密切的阿里巴巴(09988)可能亦有機會上榜。

新冠疫情下,醫藥界紛紛為研發疫苗而競賽,市值增幅自然特別出眾。在榜單中,重慶智飛生物制品公司的市值爆升了211%,主要因為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疫苗。此外,深圳醫療設備公司邁瑞因為生產呼吸機與醫療顯示屏而生意大好,其市值飆升150%,在《金融時報》的榜單中排39位。法國生物科技公司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亦因為疫苗需求大,帶動市值上升超過一倍,排行61位。

說了半天,到底哪一間公司是金融時報的100間「疫」市奇葩公司的首位?有趣的是,這間公司所屬的行業其實與疫情沒有關係,反而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有賴全球的環保大趨勢,以及此公司今年大幅增加電子車付運量,Tesla在2020年的市值增長787%,達6690億美元,成位榜首。Tesla的市值比起7間市值緊隨其後的汽車製造商的總和還要多,或許這便是其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帶來的management premium。中國電子車製造商比亞迪表現亦不錯,去年的市值暴漲了359%,位列第五。而全球電子車電池市佔率達25%的製造商LG Chem的表現亦不俗,去年的市值升174%。

或許大家在想,疫情過後,經濟可能回復原狀。但當大部分人習慣了安坐家中進行視像會議與網上購物,大家便會發覺未必需要像以往般經常出差、每天回公司上班,或者出外購物。當然在疫情後可能很多人會「報復式旅行」,但這也只是個短暫性影響。反正香港人也經常去旅行,假期也不會因疫情而長期增加。在經濟轉型下,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夠適應新的經濟模式,並從中探索機會,才能轉危為機。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