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高晨曦觀點:全球抗疫合作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將進一步深入人心。
在思想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將進一步深入人心。共同經歷過本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突發流行性疾病,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認同得到加強和凝聚,對疫情傷害的共情效應也有助於各國人民打破長期以來的陌生感,生命至上、尊重奉獻、人人平等將被廣泛認同和接受。
病毒無人種和國別差異的危害性與超越國家的全球化抗疫合作,使全世界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價值和作用將有更深切更具體的認識,尤其是人類共同合作的實踐成果將使逆全球化和孤立主義的思想基礎被動搖。
在實踐方面,國際秩序和經濟全球化中的逆全球化因素被全球抗疫合作打破與重構。突發疫情對經濟的負面效應和抗擊疫情對綜合國力的巨大挑戰,使得各國各經濟體都充分認識到國際市場、全球生產與供應鏈體系、國際合作和國際組織的重要價值。
經濟模式轉向自給自足
出於抗疫的需要,國際貿易、物資流通、科技合作、國際組織作用的發揮都在短時間內被提升到更高層級,原有的貿易壁壘、內部法律與治理結構差異的限制、國際組織運營的桎梏等被打破,全球化的經濟、科技、貿易合作網路將更加緊密,國際組織在協調、整合和投放力量方面的作用和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全荃觀點: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地球村」遭到新冠疫情迎面痛擊。
隨着疫情擴散,各國封鎖國境線,人流物流趨於停滯,全球供應鏈受到極大衝擊。一個反覆被媒體提及的例子是,歐洲汽車製造商生產停滯,因為一個關鍵小元件的供應商、工廠設在疫情震央意大利。
世界各地有近30億人行動受限,國際航運、旅遊、零售等行業面臨大蕭條。印尼和菲律賓糧倉告急,政府稱儲存量最多能維持3個月。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發出警告: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可能到來。更不用提疫情爆發初期,各國對關鍵醫療物資的爭奪……
2020年下半年,部分地區疫情逐漸受控,全球緩慢復甦中,新冠疫苗研發不時傳來好消息,但疫情對世界的改變已無法挽回。
《人類簡史》作者,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疫情後我們面臨民族孤立與全球團結兩種選擇。目前看來,各國表現不能令人滿意。一些國家獨立行事,將私營領域的醫療設施、物資收歸國有,美國試圖「插隊」收購口罩、化學製劑、呼吸機等遭受批評。
歐洲復甦基金幾經曲折艱難出爐,世衞(WHO)為抗擊疫情所籌措的資金仍存在巨大缺口。各國似乎都認為,新冠疫情之後還會有周期性重大疫情來襲,但如何打造一個全球性的疫情防控體系,現在毫無章程。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已經有不少製造商考慮將生產移回離本國更近的地方,這樣產業鏈更可控、更具彈性。澳洲前總理陸克文預計,一些國家會因為這次疫情而強調經濟主權與適當的邊境控制。美國外交官理查.哈斯認為,新冠疫情危機會導致大多數政府在接下來幾年內將政策重心轉向國家內部。鑑於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經濟上會傾向於選擇性的自給自足。大規模移民政策會遭遇更強烈的反對。
各國會降低共同解決全球或區域問題的意願和承諾。冷戰結束後的幾次全球危機中,美國擔當了領導者,設法解決應對。但很明顯,現任美國政府已經放棄了這一角色。比起全人類的未來,白宮更關心如何讓美國再度偉大。
周超觀點:疫情帶來全球化軟硬體設施和社會觀念與行為方式的升級,進而推動全球化全面升級。
過去僅在發達國家或大型公司才配備的音訊、視頻、網路等移動辦公或遠端辦公的軟硬體設施,在疫情中被迫得到廣泛普及;軟體更是快速反覆運算升級,性能更高,費用更低,使得中小企也能在相關技術支援下減少營業中斷時間或是快速復工復產。
互聯網行銷趨深化
日常辦公轉入居家遠端模式的同時,網購更加深入人心,互聯網行銷進一步深化。無論面向C端或B端,傳統銷售或採購企業在疫情中遭受重創,而能夠成功轉型線上模式的企業反而逆勢發展。互聯網商務的主流地位因疫情的長期存在得到持續且強力的確認和鞏固。
疫情強制性推動個人生活工作和企業運營進入長期且廣泛的互聯網化,從物理上進而心理上打破傳統距離界限。今後,全球化將因應個人和企業行為的深度網路化,逐步擺脫地域限制,進入更高層級的新格局。
換句話說,過去的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發達城市、大型企業或高收入群體為主體,今後只要互聯網所及之處,所及之人都能參與到全球化建設中,並且分享其紅利。
楊田田觀點:後疫情時代走向和中美關係交織,具有複雜性。
初期,中國較快地管住疫情,向包括美國等國提供醫療援助,當時確體現了全球合作。但隨後中國疫情一直基本受控,而其他國家相對防疫管控乏力。以美國為甚,其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8500萬宗,確診和死亡病例均為全球第一。
隨着中美關係趨向嚴峻,美國攻擊中國的言論和實際打壓舉措層出不窮,新冠肺炎也成為一個由頭。美國總統特朗普把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或Kung Flu(與功夫的英文Kung Fu諧音)、持續抹黑中國、退出世衞等行為,都體現了美國在後疫情時代排擠中國的意圖。
此外,疫情初期,中國停工停產,一些國家感受到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隨着中美關係緊張,美國、日本等陸續要求本國企業把生產等環節轉移回本國。再者,中國社交媒體出海旗艦Tik Tok本來在疫情期間錄得極好的用戶活躍度,但近來在政府壓力下面臨出售,前途未卜。這些都是逆全球化的表現。
全球化的主要體現之一就是經濟全球化。先前美國威脅把中國金融機構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和銀行同業支付結算制度(CHIPS)。中美近日會談成果未知,但可以預測由美國牽頭,很可能將掀起一波逆全球化浪潮。
之一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亞洲股市今年復甦前景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