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
2020年歲末,內地央行和銀保監聯合出台新規,對銀行業涉房貸款集中度制定指標上限,繼「三道紅線」後,再為房地產套上緊箍咒,意欲進一步馴服這頭「灰犀牛」。分析人士指出,在內地經濟雙迴圈發展的當下,此舉體現了決策層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決心,是在金融端繼續落實「房住不炒」。
此次新規對於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分別設定五種組合的上限,對不同「超限」幅度的金融機構,設置了差異化的過渡期,設置的額度比例與去年的情況基本符合。分析人士認為,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應該是漸進的,規模較小的銀行或面臨一定程度的業務調整壓力。
內地央行、銀保監上周四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兩個上限,對超過上限的機構設置過渡期,並建立區域差別化調節機制。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目前中國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房地產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餘額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銀行機構佔比過高,遠超平均水準。
溫彬又稱,為了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特別是加大對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小微企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不僅及時,也非常必要。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認為,雙迴圈的關鍵之一是控制房地產融資,將資金引入高端製造業,要把經濟的總盤子做大,關鍵要抓住「投資」和「效率」這兩個牛鼻子;在需求側疏導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引導資金投向能夠打通瓶頸的中高端製造業和為其服務的第三產業。
陸挺曾提出,除了三道紅線外,應該還有一個尺度:控制房地產融資在整體社會融資裏的比例。在2016年至2017年最高峰時該比例超過60%,相信之後這條紅線會顯著地低於50%。
強化監管 堅持房住不炒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夏丹直言,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強化房地產金融監管,是堅持「房住不炒」的一個環節;另外,對於金融市場而言,防止樓市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有利於金融系統穩健發展。
夏丹同時指出,該制度充分體現了差異化處置。因類設限,對於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分別設定了五種組合的上限;因地制宜,各地對於不同的區域,允許給予差異化的集中度管理要求;因幅度過度調整,對不同「超限」幅度的金融機構,設置了差異化的過渡期,調整壓力大的還可以延長過渡期,確保平穩連續性、防止用力過猛。總體而言,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漸進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紅籌回A潛在目標逐個捉 |
上一篇: | 中美金融脫鈎會否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