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筆者上周和各位讀者分享了一些個人的投資展望,並提到市場普遍對2021年經濟及股市的看法較為樂觀,但相信自新冠肺炎一疫後,不得不說居安思危才是王道,無論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事件都可能隨時出現,並殺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有見及比,筆者本周便發揮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及分析力,預測一下有哪些市場可能沒有注意或過度低估的風險。
疫苗接種進度挑戰大
首先,市場可能對於疫苗的接種進度及效力過於樂觀。市場普遍預期如歐美等發達國家在6、7月,以及中國與印度將分別在9月與11月時便有超過一半人口已接種疫苗,並在年底及2022年初達成群體免疫,因此預料環球經濟在2021年第二季起將會強勁復甦。然而,現時疫苗接種情況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有關物流及有否足夠的低溫儲存設備供疫苗保存仍是一大挑戰,疫苗質量及供應是否穩定等亦有待考驗,因此能否真正達成市場的預期目標仍存在頗大的不確定性。另外,最近英國病毒變種情況會否蔓延及加劇,疫苗效用會否因而大幅降低,甚至全球會否突然出現另一種新的高傳染性病毒等風險亦不能忽視,屆時環球經濟衰退情況勢必更加嚴重。
其次,通脹情況遠高於市場預期,令聯儲局息口政策急轉彎。縱使疫苗接種進度真的一如預期並帶動經濟復甦,但由於可能市場需求釋放過急,而市場供應卻可能因投資減少、庫存低企等問題而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事實上,2020年疫情持續影響物流、開採及農產品種植等經濟活動,已令環球商品、煤炭、鐵礦石、食品(白米、玉米)等價格飆升,加上環球各國量化寬鬆措施 (美國M1自疫情大流行起已上升65%),以及加推各種政府擔保貸款鼓勵銀行放貸等,都將會造成未來通脹壓力大幅升溫。現時,市場普遍預估美國2021年通脹將會按年上升約2%,而聯儲局亦表示將容許通脹在短時間內超出其約2%的目標。然而,假如今年及明年通脹情況遠高於市場預期達至3.5%以上,聯儲局的取態將可能出現180度轉變,收水及加息將會被提上日程,股債市場雙雙受挫。
第三,財政或貨幣政策驟然收緊。現時市場明顯押注2021年寬鬆政策將會繼續。可是若主要經濟體出乎意料過早收緊貨幣或財政政策,將可能會減緩復甦並令股市下挫(在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後,以緊縮為名義的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導致2010年和2011年美國和全球股票市場的修正率均超過15%。另外,聯儲局在2013年表示量化寬鬆債券購買即將放緩,最終造成新興市場股票下跌1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已攀升約75%至7.24萬億美元以上,法國的債務比例亦已升至佔其GDP的120%,市場擔心寬鬆政策放緩及部分國家將會出現債務危機的聲音將會增加。
美元崩閃 政貿局勢轉壞
第四,美元崩閃。與通脹情況類似,雖然市場預期美元將會持續走低,但至今為止,其貶值速度是相對有序的,並沒有為市場造成衝擊。但假如美元在2021年突然出現無序暴挫 (如美國新任財長明顯放棄強美元政策,並壓低滙率來應對其龐大債務及利息開支),那麼將很可能導致美債收益率在短時間內急升,繼而傳導給全球大類資產。
第五,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根據經濟學人的《世界貿易不確定性指數》,市場預計在2020年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大幅下降後,2021年的外交政策緊張局勢不會加劇。但需注意的是,在疫情放緩後,部分國家的政治關係將可能再出現變化,如伊朗中期大選後、及北韓與美國在拜登上場後的關係。另外,各國政府在疫情後會否重新追討中國責任等,以及民間示威浪潮會否重現等亦是一些不能忽視的風險。
最後,網絡安全出現重大漏洞影響經濟。疫情發生後,不能否認的是人們對科技日益依賴,網上經濟佔實體經濟的比例升至新高。然而,近日有多項網絡安全事件發生,顯示不少國際企業的網絡安全意識仍然很低,投入仍然不足。大規模的網絡安全漏洞將可能影響經濟復甦。此外,近期火熱的加密貨幣如突然被人發現有安全漏洞,將會是市場一個意料之外的風險。
無論如何,姑勿論以上是杞人憂天,還是最後真的發生,投資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宜做好風險管理。最後,筆者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在投資場上無往不利。
iFund,獅瀚環球金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強者愈強股權基金年 |
上一篇: | 話題股到細價股 一起穿越高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