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被視為今年投資市場影響最深遠的事件之一 ──美國總統選舉即將於11月舉行。雖然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在全國支持度領先現任總統特朗普,但在關鍵搖擺州份選情緊湊,加上同時舉行的參眾兩院選舉同樣激烈,結果難以預料,勢必左右日後美國的政策方向及執行效率,直接影響到環球投資市場前景。而選舉程序本身亦充滿變數,今屆有機會要在選舉日之後數天,甚至幾個星期才會得到清晰的選舉結果,這會與2000年的情況相似,有機會令美國陷入未知的憲制秩序,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究竟大選結果對股市有多大影響?投資者又可以如何保護手上資產,減低投資組合所面對的政策風險?
「藍色浪潮」掀起不確定性
投資市場普遍預期,如果維持現狀,繼續由特朗普擔任總統,並由兩黨分掌參眾兩院,對美股的衝擊相對會較細,過往幾年支持美股上升的政策,包括低稅率等可望延續。但外交政策特別是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亦有機會持續,股市的波動性相信會維持。
如果拜登勝出,並由民主黨全面掌控兩院,即是出現「藍色浪潮」(Blue Wave),預料政策的不確定性會令政策風險上升。拜登建議把企業稅的稅率由21%加至28%,將蠶食企業盈利,預料令美股明年每股盈利減少約10個百分點。而過往有份推高美股的企業股份回購,民主黨人亦有意增加更多限制,一旦落實相信會打擊投資氣氛。不過,由單一政黨掌控行政立法機關,會令財政政策更順利推行,支持市場在波動過後回穩。
如果拜登勝出,但繼續由兩黨分掌參眾兩院,預料國會能通過加稅等措施的難度會較大,對企業的影響或會較少。不過,國會的分歧亦會減低財政刺激計劃能夠順利推行的機會,因此對整體市場來說屬中性偏淡。
美國科技股今年主導全球股市走向,兩黨參選人對科技行業的政策執行,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投資市場的氣氛。拜登及特朗普都曾經揚言,會就科網巨企藉技術優勢壟斷多個行業採取行動,特朗普政府更向大型科網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預料無論由誰入主白宮,科技行業都有機會面臨更多規管。不過,特朗普較親商界的立場,令投資界相信,即使加強規管,負面影響預料將不及拜登。
科企或面臨更多規管
另一個有機會打擊科技股的政策是加稅。目前美國科技股有約56%的收入都是來自海外,拜登建議把跨國企業海外收入最低稅率增加一倍,將打擊科技股的盈利。
其他行業方面,民主黨主張重返國際減碳承諾,有利清潔能源行業發展,對油企則屬利淡。金融業方面,若由民主黨領導政府,或會扭轉特朗普過去幾年對金融業規管鬆綁政策,重新提高資本及流動性要求。
選舉結果往往難以預測,若僅以政治事件作為投資考量,投機的成份甚高。投資者可藉大選作為一個檢視自身投資組合的機會,減低政策風險高的地區或行業股票,令組合更能抵禦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例如投資者如果持有大量累積升幅較大的美股及科技股,可以考慮分散投資於亞洲股票或債券,以減輕有可能出現的政策衝擊。
在過往5次美國總統選舉,之後一年亞洲股票總回報平均升16.9%,跑贏美股及環球股票同期的表現,而亞洲股票跑贏的3個年度,即是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美國總統及參眾兩院都是同時由單一政黨控制。如果今次選舉由民主黨全面掌控行政立法機關,在貿易政策上減輕敵對態度的機會較大,亞洲股票的政策風險減低,可部分抵消美國國內政策更迭對美股的影響,加上拜登預計會增加美國政府支出,有利於亞洲的出口型經濟。而亞洲股票今年全年盈利預測預料會倒退約1%,亦大幅好過美國股票全年盈利倒退19.6%的預測,因此從政策風險及基本因素看,亞洲股票都有其投資價值。
低息環境有利債券投資
至於債券市場方面,價格雖然會受大選引發的市場情緒左右,但主要影響債市前景的因素,仍然是看聯儲局及各大央行的政策取向,如果環球低息環境持續,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債券仍然會受到投資者追捧,而債券與股票的負相關性亦可緩和股票的波動,是平衡政策風險的方法之一。
作者為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財富管理主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30多年地產心得 |
上一篇: | 台海開戰美國必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