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好幾年前,筆者在本地金融界得悉開始有人涉足美國特別用途收購公司SPAC,當時不少人還是嘗試的階段。
然而到了今天,經過數年來不少成功融資的例子,SPAC已經慢慢變成一個極度熾熱的題目,不論是個人、對沖基金還是股權基金,都熱中安排成立各種各樣的SPAC,有專注併購科技企業的SPAC,也有集中收購ESG主題企業的SPAC等等。
筆者有一位剛退休的股權基金界前輩朋友透露,過去幾個月,不下十多人及投資機構找他參與搞SPAC。畢竟一個SPAC成功融資及併購與否,團隊的資歷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所以目前不少已經出山的投資界前輩都紛紛被利誘回到金融圈裏搞SPAC。
佔今年美股IPO四成
有關SPAC的邏輯及運營套路,坊間已有不少討論,這裏暫不重複。值得一提的是,SPAC的融資額的確有大幅度的提升。
就以今年美股IPO來看,約40%的IPO其實就是SPAC的架構,超過70家SPAC成功IPO,今年至今一共融資了超過300億美元,相對去年全年的120億美元左右,甚至是四五年前接近零的融資額,變化的確是非常巨大。
如果成功融資去收購企業,SPAC團隊有20%的股權,一旦股價上漲,SPAC團隊的回報的確十分可觀,而過去一兩年大型SPAC融資案例不絕於耳,小則數千萬元,大則十數億美元。如果兩年內找不到併購項目,就把資金還給投資者,的確是十分吸引的操作模式。
事實上,今年的疫情也對SPAC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自3月疫情大規模爆發,私人企業在美股從正常途徑上市也十分有難度,而SPAC正好讓一些企業上市提供了一個相對容易的途徑,加上美國瘋狂印錢,對充滿幻想空間的SPAC也是十分正面的助力。
另外,不少PE股權基金面對經濟下滑,旗下所投資的企業不少都出現各種問題,上市退出或者找買家賣出也十分困難,而SPAC的融資熱潮正好提供給各路PE機構,透過成立SPAC後把旗下所投企業賣給SPAC,作為一條新的退出途徑。
故此,SPAC過去幾年都是一些投行或市場知名人士中間人開始發起,例如Peter Thiel旗下的無人駕駛感應器企業Luminar Technology,及Richard Branson的Virgin太空旅遊企業,都透過SPAC上市。到後來對沖基金積極加入,例如Bill Ackman透過SPAC融資了40億美元準備收購獨角獸企業。
是否水尾心裏有數
到最近一兩年,不少知名PE也開始參與SPAC操作,最本地的莫過於亞松搞SPAC放和睦家一案,中信資本計劃透過SPAC融兩億美元,以及TPG透過兩個SPAC,一個ESG一個科技行業,募集約7億美元。
事實上,現時SPAC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到了目前階段,筆者開始聽到一些年輕富二代也希望搞SPAC。
一個退休的前PE高層可以被蜂擁邀請參與SPAC的運作,感覺就像股市見頂、師奶阿嬸都談股市討論得像股神一樣的情景,目前SPAC是否去到水尾,從最近SPAC的股價表現,其實不少市場人士相信心裏有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老鮑零息宣言 或掀商品升浪 |
上一篇: | 美國大選會否出現黑天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