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上海科創板不知不覺已經成立一周年。在開板前,不少投資者都看淡這個板有可能會像之前深圳新三板一樣成交量一直不太高,慢慢變成沒有多大代表性的一個科技交易平台。然而,科創板的情況可謂有莫大分別,從股份成交量及上市企業的規模及品質,都顯著比新三板好,而這些上市企業背後也有大量知名的創投機構及股權基金,在其他退出途徑都甚為堵塞的時候,過去一年的確讓不少股權基金能夠把旗下企業,透過科創板上市得到退出的機會。
今年7月 22日科創板成立一周年,不少上市前已經押注的各路基金股東,上市規定中的一年期鎖定期的所謂首發限售股及戰略配售股,也陸續到期開始解禁,而可解禁的股份數量據統計也不少,據統計可解禁的股份市值高達1937億元人民幣,佔科創板總市值12%。科創板指數也是上月才成立,很難說科創板成份股整體升了多少。然而從一些知名科創板股份來看,不乏上市後爆升幾倍,或從香港上市後,同時上科創板的中芯國際及君實生物首日爆升一兩倍,可見被鎖定的股權基金股東手上股票升值不少,一旦解禁可能有很大的誘因堅持一部分。
國際形勢驅使回流上市
綜觀科創板背後的股權及創投基金股東,目前整個科創板上市企業有384間股權基金股東,包括不少大名鼎鼎在科創投資界的人民幣及美元基金,例如同創偉業、金石投資、深創投、元禾、達晨創投、Orbimed、Intel Capital,以及國字頭的基金例如國新科創基金、國投創新等。
在科創板收益最多的則是國資背景的深創投,一共上了24家企業,知名科技企業例如前沿生物、光峰科技、微芯生物等,都是旗下重倉企業。另外,國字頭的基金也受惠科創板的投資熱潮,畢竟國字頭基金深諳國家科技發展方向,旗下被投企業其實變相就是被國家認可的科技企業,排隊上科創板成功率當然不會低。例如國科投資投資了一系列科創板企業包括電池巨企孚能科技(688567.SH)、新光光電(688011.SH)、神工半導體(688233.SH);晶片企業如寒武紀(688256.SH)、容百科技(688005.SH)、芯源微(688037.SH)、航太宏圖(688066.SH)等企業。而國新則投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通號(03969),國投就投了中微半導體(688012.SH),曾在港股爆升的疫苗股康希諾(06185)。另外,非國資的科創基金例如同創偉業,也成功投了15家企業在科創板成功IPO,例如藥物研發企業晶雲藥物、軟體服務商光雲科技(688365.SH)及新材料企業長陽科技(688299.SH)等。
面對這麼大比例的股權投資基金的股份同一時間解禁,相信科創板將會迎來首次考驗。相信不少境外架構的科技股份或者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已經蠢蠢欲動,把架構轉型準備上科創板,畢竟國際政治大趨勢及經濟形勢看來都對中國科創企業在科創板或者港股上市更為有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送新迎舊」投資策略 |
上一篇: | 科技股及黃金宜減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