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前所未見的社交距離限制卻為新經濟企業帶來龐大商機;加上央行救市傾出的海量流動性追捧各類「強者獨贏」科技股,使多隻龍頭股在冧市後迅即收復失地,且迭創新高。
納斯特100指數(納指100)在2020年迄今先後29次刷新歷史高位,其中17次出現於2月19日即本輪熊市之前,餘下12次則分別於6月及7月錄得,並各佔一半,第三十次破頂何時來臨?相信在完成超買整固後,便會出現。
眾所周知,美國科技股在本輪升市中跑贏舊經濟股,惟究竟科技股超買有多嚴重?比較納指100相對標普500指數表現便可知一二。
納指100相對標指比率於今年7月1日突破2000年3月10日科網股災前所創的紀錄高位,其後攀越過去30年平均值3個標準差水平【圖】。一般而言,資產價格高出兩個標準差已相當罕見,因此,目前科技股極度超買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龍頭科企現在盈利能力非當年「科網狂熱」時可比,預期「泡沫爆破」股價暴瀉,未免過慮,反而應該及早作出部署,視乎本身風險承受能力及資產配置,於其調整時尋找合適入市機會。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滙控造淡核心 內銀加倉戥腳 |
上一篇: | 期指後市繼續向下機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