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
眼見星期一恒指挫數百點,低位跌不下去又出一日半的收集期,星期三假期「沒有大事」發生大市又回勇,通常低位多次出消息仍跌不落便會上揚,特別是出現上升三角形。可是,上證指數剛好到大跌前3120點左右的大頂,這個水位要突破並不容易,因為上證指數由3月開始的大升浪幾乎沒有一個實在的調整,升勢力度相對虛。
別再問點解
港股要再上,理應要靠另一邊美股保持「反現實的奇蹟強勢」,起碼那邊最近有少少調整,總之恒指現在屬於「反現實高風險升勢且到達最後阻力」,在25300點這個前頂部有阻力,通常在這個時候有貨繼續觀望,看看有沒有「派發陣勢」或新利淡消息出現,又或是止賺部分貨;冇貨在手便企定定等大市突破後回調或直接回調後去買貨,或是找一些低水股博一博。
留意低水股未必一定有防守力,市盈率低會令人看似值博,但亦可以不斷尋底,要買便買一些似有收集形態的股票,能提高值博率,記住要以收集底來作止蝕參考,真正跌破支持位便要果斷放棄,再找機會,若找不到值博股,便耐心等下一個機會。繼續問:「個市為何會升?」或以實體經濟去判斷股市便是自找煩惱。當你見到當年2008年的全球最強「沽神」保爾森(John Paulson)也在多年輸錢下宣布封盤自己玩,便知靠理性及價值去估跌其實相當難,旺市投資就是要「別再問點解」,直到上升動力燒光光或轉勢,玩與不玩都是你的選擇,投資說穿了就是玩選擇的藝術。
「投資可升可跌」,我們可以做的選擇看似離不開「買定沽」,其實觀望也是選擇之一,現實與考試不同,每天也在變,我們要學會停下來觀察,再做出當下看似正確的選擇,例如筆者周一即市買跌,雖然眼看跌勢強勁理應繼續去,但下午見大市有支持力便在當天散貨來停一停諗一諗,平倉便是放棄了之後一天的潛在回報及避開風險,每做一個選擇也可能有不同結果,我們沒有機會回到過去改變結果,亦沒辦法控制未來或make sure任何關於投資的事情,只可以接受當下的結果及繼續做選擇。
做選擇時要先有自我,若你未知應以自己為先,還是以市場為先,便難以做選擇,例如昨天在街上聽到仍有人問股市為何不斷升,便是以自己為先的例子,若你以市場為先,便會知道有錢便可話事,數據只是支持結果的藉口,你要找藉口總會找得到,大不了便說未來會有數倍增長可能性。
風險回報陷兩難
我們無時無刻處於風險為先還是回報為先的兩難選擇之中,同時還加入各種情緒所衍生的問題,例如希望零風險、無限回報的情緒式妄想,會令自己處於無限選擇輪迴之中,要有效但不貪心便是要學會縮小範圍,對股票、債券、房地產、基金、期指、期權等等,筆者樣樣也有經驗,但也不會每一樣同時投資。當你有很多選擇,等同不作選擇,現在筆者只主要投資美股及香港衍生工具,有時甚至清倉休息,清空一下思維。
先找到自己的立場是關鍵中的關鍵,例如要集中選低位股還是選順勢股、要回報為主還是規避絕大部分風險來賺每年4%回報、選用時間換金錢,還是金錢(即是預了蝕錢而不干預)換時間,有了自己的立場及性格,便能夠真正作出選擇,而不是道聽途說後看運氣,沒有立場的人只會停步不前,失去自我的人更是亂中亂。
當我們以為自己沒有選擇便會不斷投訴,忽略了持續出現在眼前的各種機會,今次輸錢便要學習當中的教訓,港股不適合你炒便炒美股,不想捱夜玩美股又要回報便請人炒,不懂物色人才便去學習及擴闊圈子。世界投資及投機的機會太多,玩衍生工具每天也可以有10%或以上的回報(及風險),就只差在你的世界容不容得下這些選擇。
當然,多選擇未必好,學懂剔走不適合自己的,以及有耐性和勇氣去嘗試選擇,以經驗來推算未來各種選擇的值博率,才是投資的必經之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債券選擇少 不僅是散戶的問題 |
上一篇: | 從行業賽道覓10倍回報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