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3日

方立祺 運籌制勝

宏觀風險未除 大市動盪難免

除了股市處身傳統的淡季,以及反彈甚勁令到值博率降低外,目前大市主要面對兩個宏觀風險,一是中美角力,二是新冠肺炎的第二波爆發。

針對第一點,感覺像霧又像花,最令投資者覺得「變臉」的,可算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表示,沒有考慮因應中國擬訂立「港區國安法」的事宜,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實施制裁。

選舉工程將主導形勢

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亦表示,中國在信守中美首階段貿易協定承諾時有良好進展,稱自3月1日以來,中國面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衝擊,仍在多方面落實貿協承諾,使他感到滿意;及至本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向國會表示,會主導七大工業國(G7)就「港區國安法」發表聲明,火藥味再度升溫。

正如習廣思兄所言,安倍是美國的馬前卒,而人大常委會最快本月18至20日審議「港區國安法」詳細文本,料政治鬥爭有機會加劇,愚見認為,中美關係基本上受特朗普的選舉工程主導,若形勢上有需要向中國施壓,未來一段日子便難有運行。

相反,在脆弱的經濟下,特朗普也有機會暫時輕輕帶過,一切以出口術為主,雖然屆時仍會構成波動,但主旋律未必太差。當然,像習兄分析,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調子不斷強調共產黨與西方自由世界誓不兩立,西方國家須減少依賴中國,換句話說,孤立、圍堵、脫離中國仍將是美方中期的策略。

至於新冠肺炎的爆發,只論北半球的話,爭議點主要是最壞時間過去未?從股市的表現看,市場的預測應該是偏向樂觀,也許在今年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的傳播仍然是高危的,但由於各方已準備得甚為妥當,其影響相對有限。

停工居家令明顯有效

除非未來一兩個月大跌,否則市場的走勢似乎指向這個結論,可惜,此判斷難免惹人生疑;按柏克萊大學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年初至4月初期間,中國、南韓、意大利、伊朗、法國和美國實施了大量緊急衞生措施,之後很大程度地減慢新冠肺炎的傳播。

數據顯示,在這些國家落實緊急衞生措施前,感染人數以每天38%的速度增加,幾乎每兩日人數就增加一倍,研究指各種措施使中國避免2.85億人感染,截至4月6日,上述6國共避免約5.3億人感染。

研究團隊發現居家令、停工與封城帶來最明顯效用,旅遊限制和禁聚令則難料,此外,更發現無顯著證據證明停課影響了新冠肺炎的傳播速度,一般而言,要大約3周才可看到措施對疫症的全面影響,而衞生措施很小的延誤,也可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換句話說,若本欄提過的美國曲速行動由牛津大學等研製的疫苗,或德國疫苗未能趕及在秋冬季大量供應,則居家、停工、封城、限聚等衞生措施某程度上仍難以避免。如是者,在現水位,明顯需要傳統股幫一把的時候,大市或會找藉口借故調整。

www.facebook.com/nickyinvest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