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在消費類行業,不少企業都奉顧客為「上帝」,他們的需求及喜好主導企業發展;而在股權投資基金界,基金出資方Limited Partner(LP)則是這行業的「絕對上帝」,畢竟沒有人給你錢投,其他什麼都不用說,所以對基金來說,LP的喜好及需求,在基金中成為首要考慮因素。
無論在募集基金、投資、投後管理和項目退出,「募投管退」這4個關鍵成功因素,都要好好了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LP們對各行業投資、投資期、項目單筆投資額度、LP本身有多少錢可以用、什麼時間需要用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當然如果一個股權基金已經做了好幾期基金,而每期基金都表現優良,LP要搶着投資份額投進該基金,那當然不需要考慮這麼多。然而這麼一帆風順的基金佔比不多,不少基金在第一期或者第二三期募資時,都要扭盡六壬,花不少精力時間向LP們解釋為何自己的基金才是最值得投資。
基金界競爭白熱化
同時,無論是主權基金、母基金、家族辦公室等LP,經過累積多年投資股權基金的經驗,都變得非常聰明,各路股權基金的利弊都開始很熟悉,加上基金界之間的競爭趨白熱化,要一個LP決定投資哪一個基金,往往是極費精力時間的事情。
不少基金一年四季,就算不在募資階段,都四出和不同地區的LP打交道,畢竟每個LP的投資窗口期都不同,有時進取有時保守,就像近期當大部分LP都怕得要死不敢投基金的時候,仍有一些覺得是時候逆境進場的LP,故此到要募集資金的時候才跟LP打交道,可能已經太遲,而提早和LP熟落起來,摸通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已經成為很多基金的經常性策略。
有些股權基金更鼓吹全民募資,和LP打交道甚至找到LP的投資已經不再是一個基金老闆及投資者關係團隊的責任,投資團隊中的員工也以融資這一方面成為KPI。
一個投資人才再不是單單專心找到好的項目,然後向基金投資委員會滙報、過會,就可以用基金內部一早融好的錢進行投資,然後最終以該項目能賺多少錢來看基金投資團隊成員的能力。現在有些基金會要求投資團隊找到好項目的時候,設立項目專項基金,投資團隊向其他LP募集該專項基金,如果有LP肯投資的話,證明這是個好的項目,基金也可以額外管住更多資金,拿到更多管理費及Carry,對基金來說當然是好事。
然而,這對投資團隊來說就變得更艱難,畢竟一個項目不會等你慢慢再募資後去投,很多項目方以為基金有錢可以自己投,怎料其實只是拿着項目四出向財務顧問般在問其他投資者投不投,結果要不是找不到LP給錢投該項目,要不就是融到LP的錢後,項目方等得太久已經找到別的基金,所以這種模式看似可能讓基金可以增加AUM,但是這些KPI對不少基金的投資團隊來說,其實是相對困難的操作方法,更不用說以現在的經濟情況,大部分LP都暫停投資,無論募集項目專項基金或者行業子基金,都是難度相當高的日子。
隨着基金競爭愈來愈激烈,不單是小基金有這種全民募資的趨勢,有些大型知名基金也有類似操作,畢竟靠着大品牌,很多基金的高層認為只需要給下面的投資團隊一個基金品牌,就能募集起項目基金或者子基金,並可以保留更多之前已經募集的資金作為彈藥,何樂而不為?不過,這種股權投資基金降級成為財務顧問般的融資模式,事實上並不能有效利用不同的基金內部員工的專業技能。
未能善用團隊專長
畢竟一個投資團隊成員的強項很可能是對行業及企業的深入分析,並找出合適的投資機會,然而拿着這個機會要找外部LP的錢去投,卻是包含了其他例如融資技巧、LP人際網絡等能力。讓每個基金的員工能發揮自己專長,一般都能替基金賺最多的錢,故此市場上目前比較成功的大型基金,都沒有出現這種財務顧問化的情況,也可能正正反映了熟融資的人做融資,熟投資的人做投資的好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失業率5年內難正常 |
上一篇: | 催谷A股 外資非靈丹妙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