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0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撤銷關稅戰 更能刺激經濟

筆者兩個月前預期美國今年不會踏入經濟衰退,除非出現「外來」因素,但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筆者對預測也有所動搖,認為疫情可能改變一切。

美國政府抗疫措施被批未達標準,當局終於出手。聯儲局上周向市場注資,並承諾推出更多救市措施,筆者信賴的分析家一致認為聯儲局應減息至零厘。若進入金融或經濟周期衰退,減息無疑很棒,惟目前疫情大流行,奉行低利率政策,提供低息資金,並不能妙手回春。眾多消費者同時待在家中避開人群,亦可能快將引發經濟衰退。

目前全球面對3種不同衝擊:人們減少外遊,避開大型集會,衝擊需求;大市飽受金融衝擊,外界亦注意到震動;供應衝擊將在未來數周湧現,隨着亞洲出口渠道乾枯,為美國企業帶來無法預測的影響。

各國政府及央行必須出招,祭出財政及貨幣措施,才能抵擋這3股衝擊。但各國利率早已接近零息或維持零利率,央行還能動用的貨幣措施不多。放寬信貸門檻也不能化解問題,低息貸款不能加快供應或刺激外遊。消費者無意花錢,企業就無利可圖。

救市措施擴大財赤

在如斯境況下,政府必須推出財政措施救市。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提出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所指的是央行「印銀紙」救市,但政府亦可派錢。隨着疫情蔓延全球,多國政府救市措施出台。

中國人民銀行避免動用宏觀經濟措施,但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敢怠慢,擴大基建投資,封關期內協助企業支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允許小企業延遲還款,部分企業暫時免交社保稅。香港政府乾脆派錢,18歲或以上永久居民派發1萬元。日本則動用億萬計日圓救市,包括資助為照顧停學子女而休假的家長,小企業獲零息貸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亦承諾推出更多救市措施。

在重疫區意大利,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出動「大型休克治療」刺激經濟,看來財政緊縮時代已告一段落。當局計劃頒發債務延期償付令,包括容許國民延遲償還按揭。意大利銀行體系本已十分脆弱,現在還「落重藥」救市,能否繼續留在歐羅區仍是未知之數。歐盟政策存彈性,這次也準備放寬成員國「國家援助」的限制。

美國將不可避免推出救市措施,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及民主黨已有腹稿,華爾街及眾多商界領袖亦乞求當局援助。隨着愈來愈多企業收入銳減,愈來愈多工人無法上班,促請政府紓困的壓力將倍增。今年是選舉年,民主黨及共和黨必會通過救市方案。疫情愈惡劣,救市措施愈「重手」。

預計當局將優先撥款給這類救市措施,研發病毒測試、治療及疫苗撥款列為次要。若隨後失業潮湧現,政府或將加推「自動回穩機制」(automatic stabilizer)計劃。與此同時,當局稅收銳減,預計美國今年財政赤字衝破1萬億美元大關,不管救市措施是否管用,赤字勢將進一步擴大。筆者預計,就算疫情快將消退,美國財政赤字勢將暴漲1倍。

但筆者強調,美國仍未步入經濟衰退,目前僅出現公眾衞生危機,疫情引發恐慌,恐懼源自對新冠肺炎「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出自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2002年回應記者的名言),只知病毒具傳染性,較預期更加致命,令不明朗因素籠罩股市及商界。

普羅大眾受惠不多

研究公司Quill Intelligence行政總裁布思(Danielle DiMartino Booth)編製的圖表顯示,美國旅運正放緩。隨着大型活動取消或延期,旅運量勢將進一步下滑。筆者上周身在紐約,向的士司機及餐廳老闆打探行情,他們均承認生意減少。吾友地緣政治專家布雷默(Ian Bremmer)解釋,很多紐約客在市外另置物業,他們可能逃離紐約或在家工作。筆者早前發出警告,預期疫情勢將衝擊經濟,不僅打亂供應鏈,更重要是重創服務業,預計道指或直插至17500點。目前劇院、學校及大學關門,航班取消,各式各樣活動斬腰,道指果然插水,筆者預測快將靈驗。

可是市場只關注上市企業盈利,投資者往往未為意數以百萬計私人企業利潤大倒退,面臨生死存亡,這類經濟因素不會納入指數的盈利數據。一旦大量私人企業結業,數以百萬計工人失業,受苦的將是平民百姓。大部分美國人為小企業打工,各界必須關注這類企業的經營狀況,可惜有關數據少之又少。

吾友財經網站Epsilon Theory創辦人亨特(Ben Hunt)近日稱,美國疫情進入「不問不試」期,美國上周目標向100萬人測試病毒,看來並未兌現。隨着美國大規模檢測,疫情將會好轉。但筆者收到可靠人士消息,美國可能快將有10萬人對病毒呈陽性反應。

傳媒不斷報道新增確診數目,指出疫區位置,描述醫院內部情況。假如出現10萬確診者,疫情又未見緩和,民眾將有何反應?

但疫情總會消退,中招人數下跌。美國名醫羅意升(Michael Roizen)預計約有8%機會美國疫情在4月底見頂,累計確診數目升至新高,然後人數開始下滑。雖然新冠肺炎病毒能在體外生存一段時間,根據過往經驗,冠狀病毒在炎熱天氣下威力大減。

全球焦點落在意大利,關注其疫情發展及死亡人數,但意大利醫療設備不足以應付如此嚴峻的疫情。《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意大利人口老化問題僅次於最嚴重的日本,意大利國家衞生院(ISS)數據指80%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屬80歲以上長者,70歲以上者佔31%。意大利實施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面對人手挑戰,深切治療(ICU)病房缺乏足夠專科醫護人員。

發極長期國債築基建

幸而美國人均ICU床位超出意大利3倍,而且醫療設備優良得多。一旦美國疫情大爆發,應該處理得更好。財經諮詢服務公司Gavekal的圖表顯示,中國疫情見底之際,股市尋底。筆者預計歐美將出現同一模式,故靜待兩地疫情見底才會入市,預料不久將來可出現一生難逢的機遇。縱使疫情嚴峻,筆者預料療法及疫苗將面世,數年後新冠肺炎將只是普通感冒。

在疫情下,企業債券市場不如預期般糟糕。但油市陷入危機,沙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爆發石油減價戰,將導致部分能源公司處於破產邊緣。雖然一如上次石油危機,這些奄奄一息的企業最終將遭同行收購,大量公司倒下卻會觸發垃圾債券市場爆煲,加劇經濟衰退。

不過,美國政府極可能在未來數月作出瘋狂之舉,所以筆者提供一些理智的財政建議。首先特朗普不妨取消向中國及其他國家加徵的關稅,雖然他聲稱關稅戰由其他國家「埋單」,事實上進口貨加價,每月數以十億美元計關稅轉嫁美國消費者。撤銷關稅戰可直接大力刺激美國經濟,更妙的是可即時生效,特朗普毋須為此與國會討價還價,市場也會大事慶祝。

此外,美國國債孳息率跌至新低,全線息率首次低於1厘,當局應盡量把國債再融資。財政部擁有發行新債的權力,亦能大幅削減國債的利息成本,不妨把省下的錢用於有用的政府計劃。

最後財政部可以發行極長期國債(到期日超過50年),把籌集的資金用於重建基礎設備。美國機場、公路、鐵路等基建破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實在相形見絀。況且推出大型基建項目,可以創造大量職位。美國面對國家危機,各政黨必須通力合作,以免問題愈陷愈深。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