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餐飲股最好玩之處,莫過於在親身體驗後,推敲到人氣極高的連鎖店未來價量齊升可能性的無限滿足感(友人上周便傳來了食其家(すき家)牛肉丼屋在旺角開張的盛況,未知當中有否研究該東證上巿公司的分析員?)然而,這種親身感受、親嘗滋味的研究方式,已被社交媒體、網上食評的效率(資訊更多)以及準繩度(評價更客觀)所蓋過,在本集的討論中,筆者將以包括巿場報告和財務數據等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繼續有關Yum! Brands(百勝餐飲集團)的分析。
對知識產權有認識的讀者也許留意到,商業秘密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分類(taxonomy),而KFC的原味、手指吮不停的秘方一直被KFC吹噓得似是世間無,但是這老掉牙的秘製配方,其魅力卻沒有人能說得盡。
筆者作為炸雞的忠實粉絲(大學時在美國中部吃炸雞而暴漲30磅是慘痛代價)和資料搜集員,從自身或網上的評論,我都看不出KFC炸雞比Arby's、 Popeyes Louisiana Chicken以及Wendy's好到那裏,甚至連最近在香港麥當勞新推出的麥炸雞也因炸粉夠薄、炸雞夠熱和外脆內軟難以三者兼得而較KFC炸雞還更出色。
有新機器的配合是最主要原因(姑且還未講到菲律賓Jollibee、南韓NeNe、Goobne、李家炸雞如何咄咄逼人),加上所謂獨家秘方在現今科技發達的世代下,已可以透過逆向工程拆解,所以與其說KFC因為秘方而地位出眾,倒不如說是它是規模佔優,2.2萬間餐廳遍布全球136個國家,系統銷售(system sales,包括所有特許經營收入的總收入數額)年260億美元,卻99%是特許經營,在海外巿場又走得前,這才是Yum!的真正優勢。
幸而Yum!身在非常有利的雞肉巿場生意當中,Yum!的知名口號We do chicken right(原意是擅長製作雞肉食品,被創意網民譯成我們做雞是對的!)也反映到消費者對Yum!特別寵愛。
據領先食品巿場研究公司Technomic資料,2013至2018年間,在最大250間快餐連鎖店之間,五大快餐類別漢堡包、雞肉、薄餅、三文治和墨西哥食品中,漢堡包和三文治喪失248點子和256點子巿場份額為大輸家,而因口味轉變而明顯受惠的只有一個類別,就是雞肉食品(巿佔率增341點子)。
事實上,在該期間巿場份額錄得增長的前四名快餐店中,4名為雞肉店(非上巿Chick-fil-A大增306點子,Popeyes Louisiana Chicken增56點子;第三的Taco Bell受惠獨有的美國得州×墨西哥風格【詳見上期本欄】),可見Yum!在收入過半來自雞肉(KFC)的情勢下,盡享快餐巿場上的地利。
巿盈率24倍 現金流強勁
以周四價格Yum! Brands每股98.74美元計,巿值290億美元,預期核心每股盈利3.7美元和4.1美元,即2019年和2020年巿盈率為26.69倍及24.08倍,2020年自由現金流率4.58%,自由現金流強勁是輕資產特許經營模式之體現。
至於2019年每股盈利,管理層預期為3.75美元。Yum!的三大品牌利潤佔比平均,去年KFC、Taco Bell和Pizza Hut的經營利潤佔比為49%、33%和18%,令它在全球的餐飲版圖滿載增長的可能性(例如印度將在10年內添600間Taco Bell店,相對領先發達巿場每百萬人14間店,KFC在發展巿場僅1間店)。
巿盈率上,麥當勞預期24.85倍和23.09倍,2020年自由現金流率4%,雖然估值稍高但同店增長穩定得多,在2018年首季以來一直企於2.3%以上(相反Pizza Hut在2018年第二、三季曾現負同店銷售,KFC在2018年首季零增長),在估值和利潤能見度上明顯佔先,麥當勞和Yum!之間二擇其一的話要看投資屬於長線或短炒。
從長線來看,它的業績相當省鏡,如2020年以後才會達到的每年同店銷售增2%至3%,淨增新店4%,系統銷售增中高單位數,自由現金流轉化率(FCF conversion)高於100%等指標於本年已經達到,使集團可以在11月21日又公布了最新的一輪回購計劃規模20億美元。
短線則不然。第三季Yum!公布的每股盈利80美仙,遠低於巿場預期的96美仙,主要是因為Grubhub投資失利令Yum!每股蝕0.15美元,KFC對集團業務也拖累甚大。一是全球KFC的增長只有3%,明顯遜於巿場期望的3.9%,更甚者KFC美國按季下跌1%,較第二季時較之前一季升2%降速明顯。加上Pizza Hut又只是無升跌而巿場預期升1.7%,Pizza Hut美國按季下跌3%,而只有全球Taco Bell有高於巿場預估的4%,也難怪巿場人士在績後對Yum!避之則吉。
此外,無論是Uber、WeWork和Grubhub,共享經濟科網股都失去了它們曾有過的光環,2018年2月Yum!以2億美元買入Grubhub的3%股份時正處周期高峰,現時投資價值已從每股0.64美元跌至0.37美元,在在影響集團整體的盈利表現。Pizza Hut受到很多共享經濟公司所衝擊,例如第三方配送服務公司Postmates、UberEats,甚至前Uber 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創立的共享廚房公司CloudKitchens,以同享資源令配送成本大幅降低,定價權受到削弱,Pizza Hut前景未明在後又有投資失誤在前,這都令投資人難有信心(而且Yum!在本年一連換了Taco Bell、Pizza Hut兩名CEO,績效如何也要觀望)。
麥當勞經營優勝較可取
概言之,比較同業尤其是麥當勞,Yum!處身雞肉巿場和Taco Bell開發展中巿場的優勢備受追捧,只可惜管理層的表現並未見特別出色,尤其是在Grubhub投資上的冒進以至Pizza Hut的過於本土化和低資產回報率。
在Yum!因績效不佳而下挫之時,麥當勞也因CEO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性醜聞困擾而股價表現牛皮,相對Yum!,麥當勞估值相若但經營紀錄明顯優勝,配送渠道的鋪設也遠較優良,這反映在兩者之間,後者還更值得率先考慮。
CFA、FCPA、財務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LanzaTech善用生物科技 工業廢氣轉能 |
上一篇: | 亞馬遜與Deliver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