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
今個周末最搶眼的,無疑是中美貿易談判的消息。有傳中美第一階段貿談已經「原則上達成」協議,原定15日向約156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15%新關稅會暫停執行,甚至美方提出把正被徵收關稅、約3600億美元貨品稅率減半以表誠意,但要求中方作出三大承諾,包括向美國採購大量農產品、保護美國企業知識產權及加大金融市場准入,以換取完成首階段協議。
過去兩年中美談判期間,金融市場已經歷過許多次先希望後失望的循環。港股本周升近1200點,反映資金追入不少板塊,成交亦相當高,不過類似消息引發的買盤往往來得急去亦快;同時,臨近年結基金換貨的成交墊高大市總成交額,也帶來投資者大舉入市的印象。12月升得急,翌年1月打回原形的情況,時有發生。
美股仍可取 因信貸平穩
如今還存活的投機者,就算沒有完全對Trump tweet免疫,至少反應都遠較以往成熟,尤其在美股市場,近年每次壞消息都幾乎是買貨時機,投資者長期「訓練」下累積甜頭不少,結果每次調整跌幅愈少為時愈短,長線投資者基礎更穩定。
美股即使長期被批估值偏高,依然是逢低便有買盤湧入,未有形成跌浪的主要原因,是信貸市場平穩沒有出現危機,從早前聯儲局議息會議後聲明可看出,局方準備明年全年都不加息,未來兩年基準利率亦只會輕微增加最多二分一厘,外媒形容為Long Pause。
資金來年勢轉投新興股債商品
阿米覺得,聯儲局對息率按兵不動,但同時讓聯儲局負債表規模重新膨脹,一方面是解決美元荒致美滙受追捧的困境,而美元自身實缺乏繼續上漲的理由。與此同時,歐洲及英國當前最大的經濟與政治問題是英國脫歐,預計在英國大選保守黨獲過半數議席後,脫歐有望於短期內解決;影響美滙指數的主要對手方貨幣歐羅及英鎊,今年也試過跌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再下挫的空間有限,除非來年有突發事件令歐洲經濟出現崩潰,否則歐羅和英鎊現時提前跌定並展開反彈浪的趨勢,應該可持續。
美滙指數明年形成偏弱格局,加上各大主要央行保持利率穩定,成熟市場中的債市吸引力就會下降,過去兩三年的債市升浪有可能要唞唞,資金由主要債市流出,有可能轉投增長前景較佳的新興市場,相關債市與股市均有機會受惠;此外,亦有機會流至商品市場,不妨在亞洲股市當中擇優吸納。
筆者馮宏遠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漏電的家居保賠償須知 |
上一篇: | 主動式投資 或重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