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17日

曾國平 經濟3.0

誰在乎2019年的《施政報告》?

在電腦熒光幕前「實時」回應《施政報告》,原來是第一次。這篇文章在美國東岸時間的午夜後寫好。看着特首在守衞森嚴的立法會,被泛民議員意料之中的口號聲「擊退」,轉而用「視像形式」宣讀內含200多項新措施的《施政報告》,如此非常時期的非常安排,跟政府近來荒腔走板的風格相當一致。

評論之前,先重溫一下過去兩份《施政報告》的重點。重點,當然都跟「深層次矛盾」的樓市有關。2017年,重點建議是把「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以及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2018年,建議更為進取,除了「明日大嶼」計劃,填海興建1700公頃的人工島,亦宣布公私營房屋改為七三比。事隔一年,恍如隔世,反修例引起的衝突怒火仍在燃燒,香港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管治危機。風雨飄搖的2019年,特首又提出什麼建議呢?

新建議包括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某些農地、棕地,並會全數用來發展公營房屋;又重推公屋「租置」計劃,並為未符合資格申請公屋的市民提供租金津貼。承接上一年的建議,政府會增加撥款支持「過渡性房屋」,改善仍在輪候公屋市民的居住環境。

建議的最大贏家,除了是公屋住戶(容許公屋居民置業,分享樓價上升好處,固然提升了公屋住戶身份的價值),當然就是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市民(從租金津貼、過渡性房屋直接得益)。一方面,政府增加供應向公屋傾斜,一方面申請公屋又變得吸引;加上「租置」計劃或會令出租單位減少,輪候時間長短難料。建議的間接贏家是私樓業主,公營房屋供應比例上升,私樓供應增加相對較慢,自然有利樓價,而且有樓收租的業主也能分享到部分的租金津貼。

一如以往,最大的輸家就是比上不足(沒有私樓在手)、比下有餘(不符合公屋資格)的市民,既要面對一再提高的置業難度,又間接受累租金津貼扯高租金的影響。在整體房屋供應難以大增的情況下(如此情勢,「明日大嶼」如無意外會有排研究),房屋政策就只有把利益資源調來調去,有部分人得益,就有部分人受損。更無奈的,是這些市民很快又會再受一次「傷害」──透過減稅、減差餉、增加福利,多年來財政預算案的措施,同樣是向貧富兩端傾斜。

鬥地主兼鬥業主的思考方式

民望低迷的政府可以做到的,大概就是這樣。展望將來又如何呢?

早前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原則上不反對政府提供租金津貼,但擔心津貼會鼓勵業主加租,建議租金津貼及租務管制應「雙管齊下」;否則,只會讓業主得益。政府去年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公私營合作亦一直為人詬病為「官商勾結」,發展商可從中得益,不及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直接向發展商取地。

又租務管制,又削弱私有產權,背後是同一個思考方式──只要政策有利地主或業主,就要想辦法消除其中的利益。只是經濟活動不是零和遊戲,結果往往是互惠互利,就如租金津貼難以百分百落到業主手上,低收入租戶多少都會受到補助,又如公私合營發展商的確可以透過出售私樓獲利,但增加私樓供應又會減低市民的上車難度。為求地主、業主沒有益處,轉而採用更複雜更高成本的政策去處理問題,最後只是愈搞愈煩,跟政策目標愈行愈遠。我希望民意低處不算低的政府,不會向這個民粹方向走。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