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智慧之言。
1973年,時任英國首相希思(Edward Heath)帶領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46年後的2019年,現任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將會帶領英國脫歐。我敢斷言,英國有天必定會重新加入歐盟。只是政治牽涉整個國家人民之不同利益,從合到分之時間可能要幾十年。
煙草集團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及Altria剛宣布正在商討合併。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是在11年前,即2008年從Altria分拆出來。
早年分散業務 淡化形象
故事從1847年倫敦Bond Street一所煙草店開張說起。老闆Philip Morris經營有道,其兒子更年少有為,將業務擴大,成立Philip Morris & Co. Ltd。1898年公司被人收購,1902年在美國紐約成立公司。煙草業務利潤佳,業務不斷壯大,最重大突破是在1923年推出萬寶路(Marlboro)品牌,火速熱賣,加上Merit、Lark、L&M、Parliament……等香煙品牌,Philip Morris跟香煙畫上等號。
但Philip Morris不想停在香煙品牌,1996年以總價131億美元收購「芝士王國」卡夫(Kraft Inc.),每股106美元,總價131億美元,比現價高出63%,收購後Philip Morris超越聯合利華(Unilever),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品企業。吞了「芝士」,2006再「吃掉」擁有Oreo、Ritz等名牌之「餅乾王國」Nabisco,收購價為149億美元,並將其合併入Kraft旗下。
Philip Morris能出手闊綽「先吃」Kraft Inc.,再吞Nabisco,因為香煙生意是在「印銀紙」,看着電視廣告中的萬寶路男主角跟萬馬在奔騰,氣勢磅礡,自由自在,還有美女相伴,一眾煙民乖乖付上金錢,亦賠上健康。賺煙民錢損害其生命始終不光彩,所以Philip Morris致力分散業務,「溝淡」煙草商之形象。
但Philip Morris因煙草商形象深入民心,改變不了,所以決心將控股母公司改名,聘請了品牌顧問The Wirtlin Group研究及建議,最終以拉丁文Attus「高」為基礎,2003年改名為Altria。改名換姓「扮作」食品實業,4年後2007年,Altria將所持之88%卡夫股份分派給股東,Altria又再變成純煙草企業。
2008年Altria將其非美國之業務分拆成為獨立上市之Philip Morris,原因為避開美國之法律問題,因為吸煙危害健康是醫學界不爭之事實,各地之集體訴訟眾多,美國特別高風險,分拆可令所屬公司有更大自由度拓展業務。
近年香煙銷售受壓,Altria在2018年12月以1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大麻公司45%股權,及以128億美元收購電子煙公司Juul Labs 35%股份。名字可以改,但「本性難移」,Altria仍是經營「自己賺大錢,顧客輸健康」之生意。
重新二併為一 有利競爭
11年前分手是為股東老闆們之利益,今天Altria及Philip Morris商討合併,一眾高薪及能言善辯之高級打工仔董事自然懂得自圓其說:面對市場競爭,合併壯大實力可幫助應對監管及法律風險,是今天的我打倒11年前的我,沒問題。最終必定找來Wall Street黑鑽級iBanker及金牌律師行,將故事說得動聽完美。合併估計會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後Philip Morris現在股東會持有新集團59%,餘下之41%歸Altria現有股東。
Philip Morris由倫敦街頭一間小煙草店,壯大成無人不知的煙草王朝,為洗底轉型收購Kraft及Nabisco消費品企業,改名為Altria,一拆為二,現今再合併,彷彿是電視劇中流氓大享的一生。離離合合視作平常,如何自身改變適應才是智慧。
(編者按:陳振康著作《BIG DEAL顛覆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一樣的媽媽 |
上一篇: | AE激勵機制佳 看高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