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兩星期前筆者在專欄提到投資「增長股」的組合勝算較高,才可「坐住贏」,有讀者反映不是不認同箇中內容,但似乎過於理論化,實在說易行難,尤其遇到「增長股」變質,很容易由贏變輸。其實讀者也有其道理,可是無論投資或做事,皆須訂下正確的中心思想及框架,否則舉棋不定,縱然成事也會走上許多冤枉路!事實上,我們以此基礎建立及更新組合,中長期回報也很理想。
抵受套利誘惑說易行難
文中亦提到,增長股可能會增長不再,所以須定期檢討,不可只管Buy & Hold,純價值投資者也不會這樣死板吧。至於如何將中心思想及框架實踐得宜,當然需要累積經驗以不斷完善,可是若投資沒有正確基礎可依循,隨時會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
提起「增長股」,有投資者會聯想到更棒的「十倍股」,這是股票投資的長期流行語,因為將回報量化更見實在,10倍回報着實太吸引。不過,「十倍股」相信更是說易行難,買入某股票時股價1元,待其升至10元以上才沽出,很多時需經年累月,能抵受期間的套利誘惑,做到的投資者着實不多。何況股價期間並非只升不跌,當股價升至4元時,一旦遇着公司業績短期欠佳,又或因大市氣氛轉差而大幅回落至3元,可以對公司有足夠信心而抵住壓力不沽貨者,數目可謂更少。
看官可能會即時反駁,說傳媒間中也會訪問一些普通投資者,分享他們怎樣投資某一隻股票,由1元持有至10元的勵志故事,可是筆者從未見記者夠「聰明」提問這些投資者,究竟這隻「十倍股」現值佔其身家多少百分比?因為這是一直持有這隻股票一股不沽的壓力源頭,若比例只有少於1%,沽出套利壓力不大,這個故事的參考性也不大。更諷刺的是,曾聽過一個故事,因為投資佔身家只是皮毛,這個投資者根本不記得自己曾買入這隻「十倍股」,當5年後無意看一下已遺忘的證券戶口月結單,才發現自己的「創舉」,順道在朋友圈炫耀一番,輾轉成為傳媒訪問對象,自然會堆砌一個堂皇的理由,以顯示自己的「智慧」,當然也不會提及證券戶口內其實還有一隻已被除牌輸清光的股票!
舜宇長情股東做足功課
於這個世代,每個讀者也要有批判思考,不要容易全盤接收傳媒或社交媒體的訊息(當然包括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看到的可能並不是事實的全部,而只是冰山一角!
筆者兩年前也聽過另一個故事,有投資者於多年前舜宇光學(02382)股價還是個位數時開始買入,其後逐步增持,佔身家也有一半以上,直至股價過百元仍一股未沽。
該名投資者怎樣做到?何來信心?因為他一開始便以公司股東經營公司業務的角度去考量,雖然作為小股東很難左右管理層的決定,但自己仍做足功課,了解行業的發展前景,衡量公司所行策略是否到位,當然也會積極出席股東會,把握與管理層接觸的機會,以建立足夠信心,一步一腳印和公司一起成長,以達致股價輾轉上升下仍增持而非減持的決定。
他已把舜宇光學當作是自己的一盤生意,試問對公司業務前景有信心的大股東,又怎會隨意減持自己的股權?
當大家以口號式說自己要物色到「十倍股」時,請先自問有否足夠熱情,可以如上述舜宇光學投資者般,和公司共同進退,一起發展成長!
作者簡志健(紅猴),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組合經理。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元成避險目標 英鎊1.267成支持 |
上一篇: | 「冷處理」非逃避 水頭足紓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