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5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就快派成績 股牛見真章

恒指昨天清明節假期前高開後回吐,一度倒跌221點,好在A股造好,恒指收市僅微跌50點,收報29936點,好友真係一額汗。今日美國公布3月就業數據,投資者轉趨審慎亦十分合理。況且,年初至今的升市沒有盈利預測上調配合,讓人懷疑還能走多遠。內地當局不斷推出提振經濟的措施,惟都只帶來短期效應,對股票的長期估值沒有太大影響,民航空發展基金徵費減半便是一例,本港股民似乎較為理性,航空股的升幅沒A股那麼勁。

券商恒指盈測未見調升

環球股市首季大幅反彈,很大原因是去年第四季跌得太慘烈,美國聯儲局暫停加息、內地積極救市、中美貿易談判有進展,雖然使股市估值復修,惟盈利仍未跟得上,看看道指表現,走嚟走去,個頂都喺26000點附近【圖1】。

港股升市如美股一樣,未有盈利上調作為依託。【圖2】是券商對恒指成分股的盈利預測,以今年1月1日為比較起點,券商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調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直至3月作出的今年度預測才穩定下來,明年度的則仍在下調。所以,這可說是一次沒有盈利預測調升的升市,投資者以消息及股價動力作為指南針,在股海翻騰。例如,近期中美談判每有代表會面消息,股市就興奮,當股市愈升愈有,不少資金都被迫跟進,你炒我炒,顧不得盈利了,只好寄望經濟復甦及中美談判有圓滿成果。不過,當市場焦點回到季度業績時,考驗便隨之來臨。

美國科技股年初至今表現甚佳,但摩根士丹利認為,目前科技股的估值已反映完美無瑕的前景,實情是去年第四季營運利潤率差於預期的資訊科技公司達四成之多,該比率是2015年第三季以來最高。過去10年的科技股牛市,就是靠利潤率和盈利不斷擴展,若未來利潤率從高位回落,對投資者的殺傷力會很大。

大摩美股策略員Mike Wilson指出,科技企業管理層在上季的分析員會議上經常預測利潤率可進一步擴展,若把分析員會議的文字紀錄進行內容量化,發現管理層預言利潤率擴展等字眼出現的頻率是2005年以來最多,事實上利潤率正在下降,而管理層卻不肯承認有下降風險。

利潤率滑落 高管照唱好

Wilson特別提到,科技股3個子行業──科技硬件、半導體及軟件服務,自去年底以來反彈幅度強勁,而業績令人失望的機會也是最大。

半導體股周三勁升,超微(AMD)一度漲逾10%,大摩分析員下調美光科技的評級,該股最多升過5.6%,收市升幅收窄至3.4%。費城半導體股指數最多升3.1%,收市收窄至2.2%。大型科技股在復活節後陸續公布首季業績,若大摩說得對,便要小心大戶在業績期前開始走貨。

今年內地企業的盈利可能有較大改善空間,因為政府透過減稅降費,為企業美化盈利。內地航空股昨天一開市就急漲,主因是今年民航發展基金徵費減半,7月1日起生效。

三大內地航企每家一年可省逾10億元人民幣支出,昨早開市,3股躍升12%至20%,收市升幅縮窄到3%至4%,於高位追貨者損失慘重。這也反映了市場的情緒化,其實冷靜啲想吓,中央今年削減徵費(實際是9個月),明年經濟形勢穩定下來,可能又會加番上去,否則哪裏搵錢興建機場呢?世界上邊有咁大隻蛤乸呀?

內地減稅降費乃權宜之計

內地減稅降費措施會好似特朗普的減稅大計咁,首年業績靚靚,到第二年因基數效應,盈利放緩。任何刺激經濟的措施,最緊要是能把經濟抬上新階,否則都係權宜之計,是掩眼法而已,可以帶來短期的炒賣理由,但長線還是要看經濟及企業的生產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