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
經濟差,股市好,不行嗎?近期全球投資者皆聚焦環球經濟下行,儘管歷史好像反覆說明股市波動其實與宏觀經濟沒有太大關係。尤其是投資者應押注的股票,不就是那些能夠長線跑贏大市的優質股嗎?既然如此,宏觀經濟的高低起伏,對投資者又有何關係呢?當然,優質股萬中無一,要選中談何容易,但投資股票徹頭徹尾是萬中挑一的高難度動作,如果沒信心挑戰,何不選擇一個更簡單的增值方法呢?
內地人掃港樓 因信中港差異
全球最大互惠基金公司領航集團創辦人、有「指數基金之父」稱譽的博格爾(John Bogle)上周辭世,享年89歲。這位被股神畢非德推崇為救贖了無數散戶出苦海的英雄,一生致力推倒華爾街的濫收資費文化。
如果你還不明白箇中意義,相信提起「強迫金」,想必每個打工仔都能感同身受。為何每月要被迫支付高昂費用去換取平庸回報呢?明明有一隻費用低廉的盈富基金(02800)可供選擇,偏偏大家不能直接購買,而是要支付更高的費用去買一些追蹤盈富基金的基金。最令人氣結的是,這些追蹤指數的基金,較其他強積金基金的表現,往往更加優勝。
至於為何大眾不能直接月供盈富基金,而需要「專業人士」代勞,相信只有智力超群的政府高官才夠解答。情況就如造價三百多億元的中環繞道開通,政府官員說得好像是如果沒有造成大塞車,就已經還得神落了。這到底是什麼邏輯呢?或者在港珠澳大橋面前,一切基建都變得「實惠」。
儘管香港在不少世界排名都出現下滑,在某個範疇卻獨領風騷、無人能敵。根據美國研究機構指出,香港樓已連續9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大幅拋離排在第二位的溫哥華成條街。問題是,荒謬的樓價依然沒有大幅回落的跡象。曾幾何時,香港的商舖租金都拋離全球頂尖城市幾條街,當年的理據只有三個字:自由行。
今天的樓價,大家都理解不是光靠香港人能撐得起。內地同胞來港掃貨,不介意支付額外溢價,相信的就是中港差異。假如未來進一步邁向大融合,兩地沒有明顯分別,就好像找基金經理去買盈富基金一樣,相同產品,費用翻倍,還有哪個儍瓜願意支付高昂的溢價呢?全城A股化,真的是我們應該走的方向嗎?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5G概念股會否長升長有? |
上一篇: | 防守股追Call 吼騰訊鐵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