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日

辛思維 冷熱財庫

散戶蝕錢有因

散戶在股市投資,經常出現盈利微薄甚至蝕錢的問題,不少人把問題歸咎於大戶操控,但情況是否如此呢?《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年鑑(2018卷)》近日公布,當中數據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過度頻繁的交易或許才是散戶蝕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年鑑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滬市自然人投資者持股賬戶數為3934.31萬戶,持股市值共計59445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比21.17%,按年減少2.53個百分點。專業機構持股賬戶數為4.86萬戶,持股市值共計45294億元,佔比16.13%,按年上升0.55個百分點。

在市場交易佔比方面,自然人投資者2017年在滬市的交易佔比仍達82%,專業機構的交易佔比則為14.76%,可見A股市場由散戶主導的局面依然未變。不過,交易雖多,盈利卻不成正比,自然人投資者去年的盈利總額為3108億元,只佔整體市場盈利的9%。專業機構整體盈利11156億元,收益是散戶的3.6倍。

若以盈利及持股市值作對比,大家亦會發現,自然人投資者的盈利水平只佔持股市值的5.23%,而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盈利則佔持股市值的24.63%。散戶偏向中短線的交易風格,或是令交易成本上升,以及收益偏低的重要原因。

機構持股傾向消費類

除了交易風格之外,選股能力亦是一個重要因素。統計顯示,去年有287隻滬市個股,出現機構持股比例增加,同時散戶持股比例下降的情況,可見機構與散戶存在迥然不同的選擇。但結果此287隻個股,當中以消費股為主,去年股價平均上漲15%,跑贏滬指的6.56%的升幅。

選錯股份,以及過於頻繁的交易,令散戶不但虧蝕,還要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收益更加縮水。相反,機構投資者既選對了股份,又有耐性等下去,自然能累積更高的收益。

失敗中學習才能成長

作為在股市打滾多年的散戶,筆者亦深知股市是一個需要「交學費」的地方,只有蝕過痛過,才能逐步成長,並找出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不過,能從失敗中學習並取得成功的人仍不多,備受打擊而憤然離場的或更多。

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內地散戶的信心大受打擊,近期縱使中央不斷推出利好政策,但資金入市信心依然低迷,滬深兩市每日的成交金額亦維持在約2500億元的低水平。要令內地股市再度活躍起來,推動散戶的教育確實有必要。

不過,要求把股市視作賭場的內地散戶,戒除僥幸心理,老老實實地選擇績優藍籌,似乎仍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學習過程。而作為散戶的你,似乎亦有必要檢討自己是否亦存在同樣的毛病,即選錯股份,以及過於頻繁交易。痛定思痛,自行改過。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