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2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得個講字

8月21日,周二。本文見報日,美股歷來最長牛市這八個字將正式載入史冊。口水界圍繞升市應由2009年還是2013年算起的爭論雖不會就此畫上句號,但老畢早已說過,關鍵不在牛市5歲抑或10歲,而是投資者能否捱過中間的風浪。答案若是否定的話,上帝操盤恐怕都幫你唔到。

華爾街牛了那麼久,大家最想知道的自然是美股「仲」可以升幾耐。這個問題最好還是留給上帝回答,老畢有興趣探討的是,美股表現之佳有目共睹,所謂水漲船高,美國退休金危機縱使不能迎刃而解,多少紓緩作用總該有吧?

事實剛好相反,從官方數字可見,美國州/地方的公共退休金資產跟支付責任差距愈來愈大,退休金「黑洞」以每年雙位數百分率擴張,拍得住美股年均回報!在下並非美國州政府投資委員會成員,對此輩怎樣配置資產一無所知,惟史上最長牛市尚且如此,美股一旦陷入熊市,退休金危機豈非更「大鑊」?

向香港取經?

股民向來懶理退休金危機一類長遠問題,可是學者卻很有興趣研究。本報「經濟3.0」作者、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徐家健,早在2014年9月8日題為〈強積金收費貴之謎〉一文中便提到,二十多年前,末代港督彭定康曾提出「隨收隨支」制的老年退休金計劃,之後有78名主要是經濟學家的學者聯署反對,最終政府宣布放棄計劃,並動議立法局敦促政府設立強制性公積金計劃,and the rest is history。

強積金自推出以來一直為人詬病,漠視港人自我理財能力、剝奪市民選擇不儲蓄的自由、收費昂貴養肥基金佬……負面評價不絕於耳。諷刺的是,老畢近日在美國媒體上看過不下十篇與退休危機相關的報道,發現當地專家學者所提建議,部分跟強積金形神俱似,說其向香港取經,只怕也不為過。

舉個例,A Wealth of Common Sense: Why Simplicity Trumps Complexity in Any Investment Plan一書作者Ben Carlson,最近於一篇博文中指出,美國需要的不是全球首富貝索斯(Jeff Bezos)提出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而是一個「全民基本儲蓄戶口」(universal basic savings account),戶主每年強制買入股票指數基金,但在法定退休年齡前不能動用戶口內的一分一毫。

Carlson並未評述「全民基本儲蓄戶口」供款來源如何分配,此計劃跟私人機構提供的401(k)又有何不同,惟若非數字顯示美國56至61歲人士退休儲蓄戶口的結餘中位數只有2.5萬美元,而65至74歲美國人申請破產比率三倍於1991年水平(27年前每千人只有1.2宗,今天每千人多達3.6宗),身處崇尚選擇自由的美國社會,Ben Carlson一類「理財達人」應不會鼓吹逼人儲蓄。

前面提到,美股史上最長牛市亦無法紓緩美國退休金危機。《華爾街日報》早前有一篇關於美國公共退休金問題的報道,當中提及一些具體數字,足以證明「黑洞」惡化之快。過去8年,標普500指數以年均14%的步伐上升,而美國州/地方公共退休金赤字「不遑多讓」,8年來同樣以年均14%的速度擴張。

承諾無法兌現

大家也許認為,這跟資產配置過於保守,令退休金無法充分受惠於美股牛市有關。這個世界聰明人很多,你同我諗得到嘅嘢,有人早已連統計都做埋。財經博客Sri Thiruvadanthai指出,即使美國州/地方公共退休金於2008年底把所有資產押在標普500指數身上,盡享10年牛市風光,對改善退休金支付狀況的效用就如【附圖】所示,四字記之曰︰杯水車薪。

由此看來,退休金危機不是資產配置及回報的問題,而是政府對公務員的承諾大得無法兌現,歸根究柢就是over-promising的問題。解決辦法你知我知,但醜人邊個願做,計時炸彈一天未爆,一切咪又係得個講字。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